《封神演義》在中國神話界,是有分量的,甚至于發展出一個流派——洪荒流。
所謂洪荒流,本質是喜歡《封神演義》的創作者們對《封神演義》進行解讀,甚至把《封神演義》與《西游記》等故事進行雜燴。
忠實《封神演義》原著的讀者,多半是不喜歡洪荒流作品的,這與洪荒流作品的創作者們“不識天數”有關。
在《封神演義》原著中,“天數”這個詞屢屢出現,那么,什么是“天數”?
“天數”,顧名思義,就是“天”的算計,而在《封神演義》原著中,“天”是玉帝,也稱昊天上帝,“天數”自然是玉帝的算計:命仙首十二稱臣。
仙首十二究竟都指誰,《封神演義》原著沒有點明,在此不加以猜測,然而在《封神演義》原著中,除去鴻鈞道人門下的闡、截兩教眾仙,其余仙人加起來也不足十個,這仙首十二必是鴻鈞道人門下。
在《封神演義》原著中,通天教主寫過一副對聯:緊閉洞門,堅誦《黃庭》三兩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這說明什么呢?這說明鴻鈞道人門下眾仙都不愿意被封神。
原因何在?
有人說,是因為面子,畢竟鴻鈞道人指出,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倘若被封神,豈不是說明自家根行不夠深,比不上人家么 ?
實際上,以根行說事只是鴻鈞道人的借口,君不見托塔李靖,先拜度厄真人學道,被定義為只可享人間富貴,后拜燃燈道人修行,得以肉身成圣,可見所謂的根行,本質是靠山。
又有人說,是因為怕死,畢竟是死后魂魄封神。
可是就連熊孩子哪吒都敢剔骨割肉自殺,何況那些自天皇時得道的眾仙,豈會看不破生死?
還有人說,是因為自由,畢竟仙家逍遙自在,神道要受天庭約束。
然而仙家也受天庭約束,瑤池金母以聚仙旗召喚眾仙,與女媧娘娘的招妖幡有異曲同工之妙。
既然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鴻鈞道人門下眾仙都不愿意被封神呢?
這要從神道和仙道的性質說起。
《封神演義》原著中,第一個出場的神道,是女媧娘娘,商容稱之為朝哥之福神,劇情推進到姜子牙封神的情節,所冊封的三百六十五位八部正神,全都各司其職,換而言之,神道是社會文明的規范者。
而仙道的性質,又與神道不同,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野蠻者,這才有姜子牙欺騙九龍島四圣,才有老子和元始天尊以大欺小殺害三仙姑,才有闡教二位教主與西方教二位教主聯手圍毆截教通天教主,才有燃燈道人多次偷襲截教仙人,包括偷襲通天教主……
在《封神演義》原著中,鴻鈞道人及其門下,是野蠻者中的既得利益集團,而封神榜本質是從根子上革新社會文明,嚴重觸犯以鴻鈞道人為首的既得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鴻鈞道人門下眾仙都不愿意被封神,只不過是為維護既得利益,才拼命阻止玉帝革新社會文明,至于闡、截兩教相爭,西方教橫插一杠,無非是既得利益集團內訌,狗咬狗一嘴毛而已。
非常有意思的是,除去洪荒流作品,其他所有關于武王伐紂成功以后時代的神話故事里,都是沒有鴻鈞道人這個角色的,這其實也與《封神演義》原著的故事相呼應,是玉帝借助封神,革掉鴻鈞道人的命,徹底摧毀以鴻鈞道人為首的既得利益集團。
完全可以說,《封神演義》是玉帝反腐敗成功的典型案例,滿滿的都是正能量,又豈是洪荒流作品的創作者們所能夢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