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那年,春風蕩漾著柳絲,秦妮去城里理發店當學徒。她是我表哥的二女兒。有一次,我見她家炕上扔著一本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便問她讀了有什么感想,哪知她說,“這本書翻到最后也沒看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我哭笑不得。農村學校合并,好老師全走了。難怪秦妮不愛去上學,更別指望考大學。
初中畢業秦妮就回了家,她把書本撕成碎片,往爐灶的火里一扔說了句:去它娘的破考試!這次總算熬到頭,下輩子也不稀罕上這鬼學。
正是麥熟時節,酷暑當頭,七八個男女同學,仿佛出籠的小鳥,一大早騎車進縣城逛了整一天,沒錢只能吃兩杯冰糕,一碗涼皮,進商場入超市,看得眼花繚亂沒花一分錢。一直玩到月亮上來,才像敵后武工隊留下一路笑聲。
第二天她向全家宣布了她學理發當學徒的決定。
管吃管住還能學一門吃飯的手藝,這是她離開農村最快的捷徑。她和同班同學三個女生,同一天進了同一家理發店。
十六歲的秦妮,青春四溢,圓圓的小臉和兩顆小虎牙透著孩子氣。老板娘是秦妮娘家的親戚,老板原有兩個男徒弟,剛出徒,加上他們三個新手,三女兩男,老板在居民區給他們租了一間兩居室的民房,分成男女宿舍。平常他們排班值日打掃衛生和買菜做飯,老板每月給他們放兩天假,發少量零花錢。
到了年根,燙染的人特別多,秦妮他們師徒晝夜兩班倒,累得腰疼腿抽筋都忙不過來,哪有閑功夫買菜做飯。再加上燙染頭發多了手都變黑脫皮了,怎么洗菜做飯?大家回到宿舍,隨便咬幾口饅頭倒頭就睡,老板知道后,就讓他們去超市扛回十幾箱方便面當飯吃。
大家高興壞了!當時,方便面剛進到小城市,他們平常只在誰過生日時才能吃到。
秦妮分的那份方便面舍不得吃就啃干饅頭,省下準備過春節帶回家讓父母兄弟嘗嘗。
轉眼間秦妮學徒兩年期滿,她心靈手巧,老板娘舍不得她走,給她增加了工資。這一干就是五年。
二十三歲這年,秦妮拿著積攢下的錢,在一個老舊小區的樓下,與師姐于艷紅和師弟王剛合伙開了一家小理發店。
她給理發店起個時髦的名字:美絲妮理發店。
聽著還是個洋名。
什么意思?我問她。
沒什么意思,諧音就是美死你!
我說,真有你的!
秦妮的理發店一開張,顧客便絡繹不絕,大部分都是她原先的老顧客。大家都叫她小妮子,她不僅手藝好,又能說會道,一句話就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你說那個賣菜的小販嫌我挑揀,我說,你這菜朽得比你那老臉還抽巴,不挑怎么吃!小販不生氣反而笑了。
這時的秦妮已出落成個漂亮的大姑娘,黑亮的披肩長發,干活兒時高高挽個髻,細長的頸項下,白嫩如玉的肌膚一覽無余。社會上追求她的小伙子一群一伙像蜜蜂見了花一樣來粘著她,老板娘攆走了又來,百折不撓的。
這妮子得趕緊嫁人,否則,我這店都快憋得喘不過氣來了!
秦妮挑來揀去,最后找了個開煤礦的老板,送給了她家不少彩禮,還在縣城給她爹媽買了一處大院子。男人是二婚,有一個女孩,正上小學,結婚證年底辦。
我說,不領證不受法律保護的。
她說:這些年在城里生活,我才知道我們農村人是多么窮多么可憐。我大姐為給我哥換婚找了個她根本不喜歡的人,氣了一身病。我絕不走她的老路,我要找個有錢的,讓全家人跟著我享福,讓我二哥結婚揀著挑著找個他喜歡的女人。爹媽養我這么大,老了讓他們過過好曰子。我找這個人就是歲數大幾歲,對我什么都好。結婚證那不就是一張紙么,有什么重要?
結婚時秦妮不讓家人大辦,只請近親擺了幾桌酒席。
結婚后,秦妮衣食無憂,可是坐在家里閑得無聊,于是仍在理發店工作,只為打發時間。于艷紅也離不開她,她開著寶馬車來回跑,掙那點錢連汽車油錢都不夠。
秦妮人緣好,她一來總有滿屋子顧客排隊等候她。
來理發的大都是老顧客,中老年人居多。開在小巷深處的店,它的價位和人的檔次都是平民化的。時間久了,顧客們互相從認識到熟悉,成了老朋友。張家長李家短,國內國外大事無所不談。如果評選小道消息傳播地,這個小理發店刊比老舍筆下的茶館。
誰家給兒子買樓房,裝修房子貼壁紙被騙,誰家女兒和兒子大齡還沒對象,讓大家給撮合一下,這么一提,后來還真有促成了的。
甚至促成了一對黃昏戀:一位離休老干部老伴去世后,經常柱著拐杖過來,見人就讓給他找老伴。人們見他又老腿又不好,都不愿管這事。但終于有一天,有人給他介紹了一個離異的六十多歲農村婦女,個子高高大大,說曾給人當過保姆。老干部一見鐘情,但女方有一個條件:她的兒子剛考上大學,需要資助。老干部頭次見面,一甩手給了女方一張銀行卡,里面存有二十萬塊錢。
也許是這件新聞太刺激人的耳膜,來理發店的大爺阿姨突然多了起來。大家對這對黃昏戀表示出極大的興趣,談話中流露出羨慕的眼神。
后來,秦妮發現自己找的男人在老家有老婆,才知道自己上當受騙成了小三。男人是獨苗,秦妮又給他生了個兒子,更是對秦妮疼愛有加,他答應秦妮慢慢跟老婆離婚。事到如今,秦妮也只能認命。她認為男人對他是真愛,她說,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對你的感情有多深,金錢便是最好的試金石。男人把煤礦三分之一的股份給了我,我還要怎樣呢?
平常我有什么煩心事,來店里坐坐,看看那些知足常樂的人,心里猶如吃了冰鎮西瓜,涼涼甜甜的。回去粗茶淡飯吃的香睡得好,發現原來曰子簡單過才好。人們常說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有見識,在這里待久了我才知道,秦妮這些生活在底層的人,才真正是有見識的人,他們看透了生命的本質卻能自由快樂隨遇而安。
如今,小理發店如雨后春筍遍布大街小巷。平民百姓也有他們自己的圈子,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分享著快樂與悲傷。秦妮他們這些個小理發店仿佛生長在泥土上的蒲公英,不管風吹雨打,不管有沒有人青睞,春天,它總是不聲不響地開滿一地黃花;秋天,把絨傘似的種子送向四方。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知疲倦不知憂愁地與天地和諧共生共存。
THE END
玲瓏君好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