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影無忌:李老師您好,很高興能在您的展館里采訪到您。九十年代初期您主要拍攝自然風光,那您什么時候開始嘗試馬這個創作題材的?
李剛:07年開始的,6、7年了,完成了馬的這個系列的創作。
色影無忌:那您為什么從風光轉到馬的攝影創作中來呢?
李剛:馬這個東西大家都喜歡,中國人喜歡,外國人也喜歡。人們把馬當成一個工具,也當成一個朋友,再加上年輕的時候,我對中國畫也是非常的喜歡,比如徐悲鴻的馬,郎世寧的馬,中國古代有很多畫家也喜歡畫馬,他們對我都有影響。馬給人的感覺是很有氣勢,飛奔起來有速度,有力量,也有氣魄,給人一種向上向前的感覺。中國有很多關于馬的成語,比如“萬馬奔騰”,“一馬當先”等等,這些詞都是形容馬如何拼搏向前的,都是很積極的,所以我對馬的感覺一直很好,很喜歡這種積極向上的感覺。
色影無忌:那么您拍攝的《雪原馬》這個系列花了多長時間?
李剛:從07年開始創作《雪原馬》這個作品,因為全是冬天拍的,所以花了不少時間,我在全國很多地方拍過馬,編輯出來了這一組,拍的也全是蒙古馬。這個蒙古馬有什么特點呢?它長得不俊,不高大也不威武,但是蒙古馬有個最大的特點,它特別能吃苦耐勞,北方冬天零下三四十度也能生存,牧民把它們放在外面一個冬天都不管,就讓它們在外面跑,晚上站在雪地里就算是睡覺了。再一個就是蒙古馬的耐力特別好,成吉思汗的大軍橫掃歐亞大陸的時候靠的就是他的騎兵,他的蒙古馬隊,沒有馬蒙古人哪來的戰斗力啊?所以蒙古馬過去都當做軍馬來用。那些大洋馬,參加奧運會昂貴的純種馬,看著好看,打架打不過蒙古馬,我親眼所見,只要那些洋馬沖進土馬群里,被咬的遍體鱗傷,非要打死不行。
更多作品請點擊:http://vision.xitek.com/vision/nature/201405/06-151596.html
色影無忌:我看到您的作品似乎風格產生了一些變化,似乎也在經歷了不同的階段是嗎?好像有些很有意境,有些很有氣勢。
李剛:是,我拍攝這個《雪原馬》有六、七年的時間了,經歷了若干的階段,思想上觀念上又發生了一些變化。你剛才說的那種意境,也是我有一段時間所追求的,用馬和雪來提煉那種詩詞的意境,比如三匹馬那一張,雪就像一面墻一樣,三匹馬幾棵樹過來,當時那個現場特別安靜,我就追求那種靜謐的感覺,就像賈島的那個“推敲”的典故:“鳥宿池中樹,僧推(敲)月下門。”他和韓愈討論到底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就是因為想用這個字營造一種極靜的感覺,這就是我追求的那種很安靜的意境。
更多作品請點擊:http://vision.xitek.com/vision/nature/201405/06-151596.html
我還有一個階段,就是表現馬的生活狀態,就像我的這本畫冊的封面,兩批馬站在白毛風里相依為命,好像一對夫妻一樣。
更多作品請點擊:http://vision.xitek.com/vision/nature/201405/06-151596.html
另一個階段就追求馬的動勢,如萬馬奔騰的樣子。就像我剛才說的,拍攝過程中我的理念發生了變化,從追求表面的東西延伸到追求自然的,感情的東西。從追求馬的動勢到追求詩詞的意境,再到追求馬的自然狀態與情感。
更多作品請點擊:http://vision.xitek.com/vision/nature/201405/06-151596.html
色影無忌:不管國內國外,拍馬的攝影師很多,歐洲人把馬拍的非常瀟灑浪漫,國內的攝影師喜歡表現馬的氣勢宏偉,而別人都說您拍的是自在馬,您同不同意這種說法呢?
李剛:是,李樹峰主席為我的作品寫的這個序言也正是我想表達的意思,表現在雪原上馬的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這也是一切生命包括人類共同追求的一種生活狀態,無拘無束。在這組作品的創作后期我想達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感覺,把一些雜亂的東西都去掉。
更多作品請點擊:http://vision.xitek.com/vision/nature/201405/06-151596.html
色影無忌:這是不是也反映了您當時的心境?
李剛:對,越拍思想就越明確,就是這種感覺,一開始還有些盲目。我還要繼續拍下去,還有一組夏天的沒完成。我想拍出一種宗教感,馬對天地的敬畏,人對天地的敬畏,拍出生死輪回這種帶有哲學含義的作品,我想不斷地開創自己的拍攝理念,并且爭取帶一些地域特色的,夏天我準備在新疆伊犁拍伊犁馬,我已經去過五、六次,再去個五、六次就差不多了。
色影無忌:您的一些作品中,雪原就像是一張白紙,您將馬和樹等視覺元素添加進去之后,看上去就像很符合中國傳統審美標準的中國畫,有些畫意攝影的氣質,您的這種感覺是如何而來的?
李剛:要是問這個,那可能跟我年輕的時候畫了一段時間的國畫有關系,梅生,王瑞給我寫的那些文字,包括后來開的專家座談會,他們都覺得我的作品很有詩意,并不是通過圖片來敘事。
更多作品請點擊:http://vision.xitek.com/vision/nature/201405/06-151596.html
色影無忌:在您的作品里,人的存在可以說是降到了最低,這是為什么?
李剛:曾經有人建議我拍人和馬的關系,他們所謂的“人馬關系”都簡單化了,比如把馬當成人的朋友。實際上我想用馬來說人性,人對馬的態度實際上反映了人的性格,準備當成一個符號,去深入闡釋。
色影無忌:您在拍這些雪原馬之前會做什么準備呢?
李剛:我每年去兩次,地方相對固定,就是內蒙那邊,要說準備,主要就是防寒啊,有時候都零下三十七八度,除了我以外,沒人會去那拍照片,另外還得找到馬啊,沒有馬怎么去拍。我拍這些馬,有的是抓拍的,有的是讓別人把馬往一起趕的,要不然找不到啊,各種照片獲得的途徑都不一樣,有的是看到這個場景不錯,就把馬趕過來再拍。天太冷了,我一開始用哈蘇機械相機,都擰不動,那個時候數碼相機也不行,零下10度就都完了,這后來數碼相機才能用了,在零下三十度也能拍。
色影無忌:我知道您的作品也在國外展出過。
李剛:對,韓國第三四屆中日韓當代攝影展,美國,法國都有,法國那個拍《鳥瞰地球》的攝影師雅安(編者注:雅安·阿瑟斯·伯特蘭,世界著名航拍攝影師)也準備邀請我去法國辦展。
色影無忌:那您覺得外國人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那他們對由中國人通過帶有東方審美情趣去抓取馬的這些影像是怎么理解的?
李剛:有差異,像韓國人,他們的國家沒有這樣的場景,他們對照片里的樹很感興趣,內蒙古壩上的樹,草還有雪,都很感興趣,他們一看到這種晶瑩剔透的場景就激動了,所以在韓國辦了三次展覽,最后一次是一個畫廊給我辦的。但是法國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對蒙古馬的興趣更大,當然他們覺得你這東西很詩意,但更關注蒙古馬,好像他們對蒙古民族印象特別深,可能是因為歷史上蒙古人侵略過歐洲。但是法國人對東方的審美也非常感興趣——不要求型有多么逼真,畫的質量有多么高,要求的是一種意境,法國人跟德國人在這方面差不多。老子曾經說過,“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真正好的東西是看不見的,抽象的,我拍的《雪原馬》也借鑒了這些理念。
更多作品請點擊:http://vision.xitek.com/vision/nature/201405/06-151596.html
色影無忌:其實我也知道您不光拍馬,還拍其他的題材,那您介不介意別人把您定位成一個專門拍馬的攝影師?
李剛:我是想既然拍這個專題了,就想做的極致一點,也不能說別人以后都趕不上你,那不可能,但是在現階段起碼得有一段距離吧,爭取做到極致,之后再去拍別的,也不能局限住。我一向的觀點是現在社會的分工很細,別說搞藝術了,就是做別的工作,你做不到極致就沒有價值,搞書法也是一樣,不把自己的風格發揮到極致,你說你寫的書法有什么意義?
色影無忌:那您覺得一個系列要是做到極致,做完善了需要花多長時間?也像您的《雪原馬》一樣,用六、七年的時間?
李剛:那倒不一定,要看做到什么程度與難度,像我拍攝的《黃山雪》,如果不下雪那根本沒法拍,這可不是像拍人似的,今天拍也行,明天拍也行,環境條件有要求。我覺得藝術這個東西的完成度沒有一個標準,像朱憲民主席拍的《黃河人》,他拍了50年了,還再拍,只有個進行時,沒有終結時,這沒有個標準。
色影無忌:那您對雪原馬是什么具體的感情?
李剛:簡單點說,它們這種自由自在,脫離的人束縛的生活狀態讓我很有感觸,任何人都不想被人束縛,都想管別人(笑)。
更多作品請點擊:http://vision.xitek.com/vision/nature/201405/06-151596.html
色影無忌:好的,非常李剛老師接受我們的采訪,預祝您在中國美術館的新展覽成功。
李剛簡介:
李剛,男,中國河南省人,中國攝影家協會藝術攝影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2009年獲中國攝影最高藝術創作獎—金像獎,作品在中國上海、臺北、平遙、大理等國際影會參展,2011年和2012年在中日韓第三第四屆當代攝影展,2013和2014在洛杉磯國際圖片展展出。《雪原馬》部分作品被國內外收藏機構和知名收藏家收藏。出版作品集《山水有約》、《馬》、《雪原馬》、《黃山雪》。
色影無忌:李老師您好,很高興能在您的展館里采訪到您。九十年代初期您主要拍攝自然風光,那您什么時候開始嘗試馬這個創作題材的?
李剛:07年開始的,6、7年了,完成了馬的這個系列的創作。
色影無忌:那您為什么從風光轉到馬的攝影創作中來呢?
李剛:馬這個東西大家都喜歡,中國人喜歡,外國人也喜歡。人們把馬當成一個工具,也當成一個朋友,再加上年輕的時候,我對中國畫也是非常的喜歡,比如徐悲鴻的馬,郎世寧的馬,中國古代有很多畫家也喜歡畫馬,他們對我都有影響。馬給人的感覺是很有氣勢,飛奔起來有速度,有力量,也有氣魄,給人一種向上向前的感覺。中國有很多關于馬的成語,比如“萬馬奔騰”,“一馬當先”等等,這些詞都是形容馬如何拼搏向前的,都是很積極的,所以我對馬的感覺一直很好,很喜歡這種積極向上的感覺。
色影無忌:那么您拍攝的《雪原馬》這個系列花了多長時間?
李剛:從07年開始創作《雪原馬》這個作品,因為全是冬天拍的,所以花了不少時間,我在全國很多地方拍過馬,編輯出來了這一組,拍的也全是蒙古馬。這個蒙古馬有什么特點呢?它長得不俊,不高大也不威武,但是蒙古馬有個最大的特點,它特別能吃苦耐勞,北方冬天零下三四十度也能生存,牧民把它們放在外面一個冬天都不管,就讓它們在外面跑,晚上站在雪地里就算是睡覺了。再一個就是蒙古馬的耐力特別好,成吉思汗的大軍橫掃歐亞大陸的時候靠的就是他的騎兵,他的蒙古馬隊,沒有馬蒙古人哪來的戰斗力啊?所以蒙古馬過去都當做軍馬來用。那些大洋馬,參加奧運會昂貴的純種馬,看著好看,打架打不過蒙古馬,我親眼所見,只要那些洋馬沖進土馬群里,被咬的遍體鱗傷,非要打死不行。
更多作品請點擊:http://vision.xitek.com/vision/nature/201405/06-151596.html
色影無忌:我看到您的作品似乎風格產生了一些變化,似乎也在經歷了不同的階段是嗎?好像有些很有意境,有些很有氣勢。
李剛:是,我拍攝這個《雪原馬》有六、七年的時間了,經歷了若干的階段,思想上觀念上又發生了一些變化。你剛才說的那種意境,也是我有一段時間所追求的,用馬和雪來提煉那種詩詞的意境,比如三匹馬那一張,雪就像一面墻一樣,三匹馬幾棵樹過來,當時那個現場特別安靜,我就追求那種靜謐的感覺,就像賈島的那個“推敲”的典故:“鳥宿池中樹,僧推(敲)月下門。”他和韓愈討論到底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就是因為想用這個字營造一種極靜的感覺,這就是我追求的那種很安靜的意境。
更多作品請點擊:http://vision.xitek.com/vision/nature/201405/06-151596.html
我還有一個階段,就是表現馬的生活狀態,就像我的這本畫冊的封面,兩批馬站在白毛風里相依為命,好像一對夫妻一樣。
更多作品請點擊:http://vision.xitek.com/vision/nature/201405/06-151596.html
另一個階段就追求馬的動勢,如萬馬奔騰的樣子。就像我剛才說的,拍攝過程中我的理念發生了變化,從追求表面的東西延伸到追求自然的,感情的東西。從追求馬的動勢到追求詩詞的意境,再到追求馬的自然狀態與情感。
更多作品請點擊:http://vision.xitek.com/vision/nature/201405/06-151596.html
色影無忌:不管國內國外,拍馬的攝影師很多,歐洲人把馬拍的非常瀟灑浪漫,國內的攝影師喜歡表現馬的氣勢宏偉,而別人都說您拍的是自在馬,您同不同意這種說法呢?
李剛:是,李樹峰主席為我的作品寫的這個序言也正是我想表達的意思,表現在雪原上馬的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這也是一切生命包括人類共同追求的一種生活狀態,無拘無束。在這組作品的創作后期我想達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感覺,把一些雜亂的東西都去掉。
更多作品請點擊:http://vision.xitek.com/vision/nature/201405/06-151596.html
色影無忌:這是不是也反映了您當時的心境?
李剛:對,越拍思想就越明確,就是這種感覺,一開始還有些盲目。我還要繼續拍下去,還有一組夏天的沒完成。我想拍出一種宗教感,馬對天地的敬畏,人對天地的敬畏,拍出生死輪回這種帶有哲學含義的作品,我想不斷地開創自己的拍攝理念,并且爭取帶一些地域特色的,夏天我準備在新疆伊犁拍伊犁馬,我已經去過五、六次,再去個五、六次就差不多了。
色影無忌:您的一些作品中,雪原就像是一張白紙,您將馬和樹等視覺元素添加進去之后,看上去就像很符合中國傳統審美標準的中國畫,有些畫意攝影的氣質,您的這種感覺是如何而來的?
李剛:要是問這個,那可能跟我年輕的時候畫了一段時間的國畫有關系,梅生,王瑞給我寫的那些文字,包括后來開的專家座談會,他們都覺得我的作品很有詩意,并不是通過圖片來敘事。
更多作品請點擊:http://vision.xitek.com/vision/nature/201405/06-151596.html
色影無忌:在您的作品里,人的存在可以說是降到了最低,這是為什么?
李剛:曾經有人建議我拍人和馬的關系,他們所謂的“人馬關系”都簡單化了,比如把馬當成人的朋友。實際上我想用馬來說人性,人對馬的態度實際上反映了人的性格,準備當成一個符號,去深入闡釋。
色影無忌:您在拍這些雪原馬之前會做什么準備呢?
李剛:我每年去兩次,地方相對固定,就是內蒙那邊,要說準備,主要就是防寒啊,有時候都零下三十七八度,除了我以外,沒人會去那拍照片,另外還得找到馬啊,沒有馬怎么去拍。我拍這些馬,有的是抓拍的,有的是讓別人把馬往一起趕的,要不然找不到啊,各種照片獲得的途徑都不一樣,有的是看到這個場景不錯,就把馬趕過來再拍。天太冷了,我一開始用哈蘇機械相機,都擰不動,那個時候數碼相機也不行,零下10度就都完了,這后來數碼相機才能用了,在零下三十度也能拍。
色影無忌:我知道您的作品也在國外展出過。
李剛:對,韓國第三四屆中日韓當代攝影展,美國,法國都有,法國那個拍《鳥瞰地球》的攝影師雅安(編者注:雅安·阿瑟斯·伯特蘭,世界著名航拍攝影師)也準備邀請我去法國辦展。
色影無忌:那您覺得外國人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那他們對由中國人通過帶有東方審美情趣去抓取馬的這些影像是怎么理解的?
李剛:有差異,像韓國人,他們的國家沒有這樣的場景,他們對照片里的樹很感興趣,內蒙古壩上的樹,草還有雪,都很感興趣,他們一看到這種晶瑩剔透的場景就激動了,所以在韓國辦了三次展覽,最后一次是一個畫廊給我辦的。但是法國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對蒙古馬的興趣更大,當然他們覺得你這東西很詩意,但更關注蒙古馬,好像他們對蒙古民族印象特別深,可能是因為歷史上蒙古人侵略過歐洲。但是法國人對東方的審美也非常感興趣——不要求型有多么逼真,畫的質量有多么高,要求的是一種意境,法國人跟德國人在這方面差不多。老子曾經說過,“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真正好的東西是看不見的,抽象的,我拍的《雪原馬》也借鑒了這些理念。
更多作品請點擊:http://vision.xitek.com/vision/nature/201405/06-151596.html
色影無忌:其實我也知道您不光拍馬,還拍其他的題材,那您介不介意別人把您定位成一個專門拍馬的攝影師?
李剛:我是想既然拍這個專題了,就想做的極致一點,也不能說別人以后都趕不上你,那不可能,但是在現階段起碼得有一段距離吧,爭取做到極致,之后再去拍別的,也不能局限住。我一向的觀點是現在社會的分工很細,別說搞藝術了,就是做別的工作,你做不到極致就沒有價值,搞書法也是一樣,不把自己的風格發揮到極致,你說你寫的書法有什么意義?
色影無忌:那您覺得一個系列要是做到極致,做完善了需要花多長時間?也像您的《雪原馬》一樣,用六、七年的時間?
李剛:那倒不一定,要看做到什么程度與難度,像我拍攝的《黃山雪》,如果不下雪那根本沒法拍,這可不是像拍人似的,今天拍也行,明天拍也行,環境條件有要求。我覺得藝術這個東西的完成度沒有一個標準,像朱憲民主席拍的《黃河人》,他拍了50年了,還再拍,只有個進行時,沒有終結時,這沒有個標準。
色影無忌:那您對雪原馬是什么具體的感情?
李剛:簡單點說,它們這種自由自在,脫離的人束縛的生活狀態讓我很有感觸,任何人都不想被人束縛,都想管別人(笑)。
更多作品請點擊:http://vision.xitek.com/vision/nature/201405/06-151596.html
色影無忌:好的,非常李剛老師接受我們的采訪,預祝您在中國美術館的新展覽成功。
李剛簡介:
李剛,男,中國河南省人,中國攝影家協會藝術攝影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2009年獲中國攝影最高藝術創作獎—金像獎,作品在中國上海、臺北、平遙、大理等國際影會參展,2011年和2012年在中日韓第三第四屆當代攝影展,2013和2014在洛杉磯國際圖片展展出。《雪原馬》部分作品被國內外收藏機構和知名收藏家收藏。出版作品集《山水有約》、《馬》、《雪原馬》、《黃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