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克,麻將,骰子這些游戲常常讓人玩得入迷上癮,讓人欲罷不能,是有什么魔力在驅動我們呢?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了一種“操作條件反射”理論,簡單說,當行為的后果對我們有利時,這種行為就會在以后重復出現;不利時,這種行為就減弱或消失。賭博這種行為,正是應證了這種理論,賭博會贏得收益,能以小博大,收益的激勵強化了賭博行為,讓人不斷重復參與賭博,從而上癮。
斯金納箱子
斯金納用一只老鼠驗證了此理論,他把老鼠關在一個箱子里,當老鼠每次按到操作桿時都會掉下食物,也就是每次操作都會有食物獎勵給老鼠,結果小老鼠自己學會了按壓操作桿。獎勵和行為不斷重復,建立聯系,就培養起了固定的行為模式。聯系到人,也會產生同樣的效果,賭博行為也就建立起來了。
賭博,說白了就是一種隨機概率游戲,牌都是隨機出現的,誰拿到好牌那是運氣好,手氣好,沒有人是一直運氣好的,也就是說輸贏都是隨機的,有輸有贏才正常。
正是這中隨機游戲才讓人入迷,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把是什么牌,這種變化莫測,讓人興奮激動,如此才能吸引人不停參與進來,最后上癮成魔。讓我們看看小老鼠會怎么表現。
斯金納的箱子
還是斯金納的箱子,同樣的裝置,這次實驗獲得食物的方式變了,小老鼠多次按壓操作桿才會掉食物,也就是不管按幾次,都是隨機掉食物,有時有食物,有時沒有,小老鼠捉摸不定;最后小老鼠學會了按壓操作桿,而且是瘋狂不停地按,能看得出來老鼠的著急興奮的樣子。也許小老鼠愛上了這項游戲,因為即使把隨機掉食物的概率降得越來越低,比方說按壓40-60次才掉食物,它還在樂此不疲地按壓,而且會持續很長時間。
當換成鴿子來實驗,平均5分鐘給它食物強化,鴿子每秒能做出2-3次反應,連續反應長達15小時。
老鼠和鴿子的瘋狂的行為和賭徒是如此的相似。
正是這種概率性地強化刺激,讓賭徒不能直觀判斷強化機制是否失效,所以單次的失敗并不會懲罰賭徒離開賭場,總想著下一把會贏回來,下一把還有下一把,把人牢牢地吸住上癮。
小玩怡情,大賭傷身害人,遠離賭場才是正道!
遠離賭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