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緊緊圍繞《山東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素質測評指標體系》,依據《2011版音樂課程標準》精神,結合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教學重點難點,注重以學生的習慣養成和學科素養的提高為核心,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積極探索“自主+點撥”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特作如下計劃。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八個單元,每個單元主要安排了聆聽、表演、知識與技能、編創與活動四大板塊,在聆聽方面著重傾向于聲樂作品,聆聽中外優秀作品,了解一些樂器的名稱及聲樂演唱形式。在表演方面,增加學生個性發展,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滲透,并使所學知識在實踐和創作中得以運用和創新。在多彩的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創新能力和感受能力。
第一課:《童年》。本課以“童年”為主題,安排了聆聽《捉迷藏》、《我們多么幸福》和演唱《搖啊搖》、《小酒窩》等作品,猶如四幅精致多彩的畫面,表現了童年生活的幸福和快樂。知識與技能:認識音名C D E F G A B
第二課:《草原》。本課以“草原”為主題,安排了聆聽《森吉德瑪》、《賽馬》和演唱《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四個作品,均與我國蒙古族民間音調音樂,通過本課的聽、唱、舞、奏、創作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這一地區音樂的民族風格。
知識與技能: 認識唱名mi sol la ; 準確掌握四分音符X 八分音符X的節奏時值。了解民族樂器:二胡。
第三課:《好伙伴》。本科安排了聆聽《同伴進行曲》、《我和你》,演唱《原諒我》、《噢!蘇珊娜》四首作品,反應的是朋友和伙伴之間珍貴的友誼。歡快、熱情的音樂體現了好伙伴之間的互相包容、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精神。知識與技能:樂句。
第四課:《放牧》。本課安排了聆聽《牧民新歌》、《草原放牧》和演唱《老水牛角彎彎》、《放牛山歌》這四首作品,兩首欣賞的樂曲展示的草原風光、表現草原牧民的勞動和生活的情景,而兩首演唱歌曲則是以放牛為題材,充滿著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和童年樂趣。知識與技能: 認識唱名do re 準確掌握二分音符的X- 的時值。
第五課:《媽媽的歌》。母愛始終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本課的聆聽曲目《媽媽》、《媽媽寶貝》、《母親教我的歌》和演唱曲目《媽媽的心》、《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都是表現這一類主題的歌曲。意在讓學生體會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懷念、感激之情,激發學生愛媽媽、愛長輩、愛祖國的感情。知識與技能:準確掌握四分休止符 0的時值.
第六課:《四季的歌》。本課的四首作品分別是聆聽《雪花飛舞》、《櫻花》和演唱《四季童趣》和《捉迷藏》,這些作品表現了四季各個階段的多彩生活,表達了少年兒童對生活的情趣和熱愛。知識與技能:了解演唱形式之一齊唱。
第七課:《鐘聲》。“鐘聲”能喚起人們無限的瞎想。本課的聆聽《維也納的音樂鐘》、《靈隱鐘聲》和演唱曲目《美麗的黃昏》、《鐘聲叮叮當》都是圍繞“鐘聲”這一主題而選編的中外不同風格的歌曲和樂曲,讓學生感受音樂中不同意境額“鐘聲”效果。知識與技能:了解演唱形式之二輪唱;認識樂器電子琴;準確掌握fa si do1的音高。
第八課:《豐收歌舞》。本課以“豐收歌舞”為主題,編排了演唱《桔梗謠》、《如今家鄉山連山》和聆聽《瀏陽河》、《海霞組曲》之《豐收》片段,讓學生演唱和聆聽不同風格特點的曲子中,充分感受和體驗不同的音樂作品,同時可以表現人們勞動和喜慶豐收時的愉快心情。知識與技能:認識民族樂器:古箏。
二、教學目標:
1、保持對音樂的興趣,培養音樂感受與欣賞的能力,初步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2、能用正確的姿勢、呼吸方法、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能自信而表情地參與演唱,并能對指揮動作做出恰當反應。
3、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能夠感知音樂主題,區分音樂基本段落,并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4、樂于參與演奏及其他音樂表現、創造活動,富有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
5、能利用教師或教材提供的音樂材料,獨立或與他人合作編創2——4小節的節奏或旋律。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繼續鼓勵學生自信的進行演唱,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以及創造性。對歌曲中出現的簡單的音樂記號能夠認識,并能運用到歌曲的演唱中。
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養成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等。
四、教學措施:
(一)完成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并注意備學生。
2、在教學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啟發性語言引導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引導學生學會傾聽,運用對比、反復等方式感知音樂要素的變化帶來的不同體驗。
4、合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優質音像的輔助下,更好的感受音樂,提高學習興趣。
5、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6、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探索自主加點撥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
(二)提高措施
1、愉悅性:在教學過程中,不論是歌曲的學唱、樂理知識的學習,都要使學生學的快樂。使他們能興致勃勃,主動積極地投入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以及創造音樂的活動中去。
2、藝術性:在教學中要通過藝術形象來喚起學生對美的共鳴與追求,從而進行審美
教育和品德
教育。
五、教學進度
周次
教 學 內 容
第一周
1、演唱歌曲《搖啊搖》
?2、聆聽鋼琴獨奏《捉迷藏》
第二周
1、演唱歌曲《小酒窩》
2、聆聽合唱《我們多么幸福》
第三周
1、演唱歌曲《草原上》
2、聆聽管弦樂《森吉德瑪》
第四周
1、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2、聆聽二胡獨奏《賽馬》
第五周
國慶節放假
第六周
1、演唱歌曲《原諒我》 聆聽合唱《我和你》
2、聆聽吹奏樂《同伴進行曲》
第七周
1、演唱歌曲《噢!蘇珊娜》
2、聆聽笛子獨奏《牧民新歌》
第八周
1、演唱歌曲《老水牛角彎彎》
2、聆聽琵琶協奏《草原放牧》
第九周
1、演唱歌曲《放牛山歌》
2、演唱歌曲《媽媽的心》
第十周
1、聆聽男高音獨唱《媽媽》、女聲童聲演唱《媽媽寶貝》
2、演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聆聽女高音獨唱《母親教我的歌》
第十一周
1、演唱歌曲《四季童趣》
2、聆聽童聲齊唱《櫻花》
第十二周
1、演唱歌曲《捉迷藏》
2、聆聽鋼琴獨奏《雪花飛舞》
第十三周
1、演唱歌曲《美麗的黃昏》
2、聆聽電子琴演奏《靈隱鐘聲》
第十四周
1、演唱歌曲《鐘聲叮叮當》
2、聆聽管弦樂《維也納的音樂鐘》
第十五周
1、聆聽古箏獨奏《瀏陽河》
2、演唱歌曲《桔梗謠》
第十六周
1、演唱歌曲《如今家鄉山連山》
2、聆聽管弦樂《豐收》
第十七周
總復習
第十八周
復習 迎接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