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
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易博勝【最新】官網自古以來,節(jié)氣和耕種時序捆綁在一起
夏至是萬物生長的極致
后世關于夏至的習俗和美食頗多
“夏至日,作麥粽
祭先畢,則以相餉”
由此才形成了一系列夏至習俗
夏至前后時值麥收,古人常在此時進行祭祀鬼神以祈求豐收、消除災荒,希望獲得“秋報”。有些地方還有“上夏麥墳”的習俗,以新麥制成的食品祭祖,然后互贈而食。
《吳江縣志》提道:“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
祭祀儀式結束后,大家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以增進鄰里間的友誼。
除此之外,吳地農家還用新麥和面,搟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祀后或自家食用,或分贈親友,俗謂“夏至餅”。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蘇州夏至美食頗多
看看這些你有沒有吃過
噓!這些只有不時不食的老蘇州才知道
據(jù)《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諺云:‘冬至餃子夏至面’”,正值麥收季,夏至面也有嘗新的意味。
01 楓鎮(zhèn)大肉面
上過《舌尖》之后,楓鎮(zhèn)大肉面可以說是全國聞名了,它的酒糟香味以及大肉肥而不膩口感,恐怕是每個嘗過的人難以忘懷的。大肉面從5月開始供應,10月之后可就吃不到了。
▲@大青姑娘會開花
02 風扇涼面
夏天,蘇州人講究吃點含堿的面條,堿面能夠清腸胃。風扇涼面就是用的含堿面條,因為加了鴨蛋而顏色微黃,面條寬薄有嚼勁,配上特制糟油鹵汁,清爽的口感誰試誰知道。
03 三蝦面
三蝦即蝦腦、蝦籽、蝦仁三樣極鮮之物,蘇州裕興記的三蝦面可以說是最為出名的了,而且因為時令性極強,三蝦面僅在六月上旬至六月下旬限量供應,想嘗鮮的朋友不要錯過。
04 兩面黃
兩面煎得金黃的小寬面,外脆里嫩,澆上現(xiàn)炒的澆頭,趁著澆頭的芡汁還未浸軟面條,咬上一口,面條的酥脆裹挾湯汁的鮮美,那滋味真的是回味無窮。
05 白湯鹵鴨面
鴨肉性涼肉白適合夏天食用,蘇式鹵鴨面有鴨需“過橋”才好吃的說法,白湯鹵鴨面看上去顏色雖然很寡淡,但是能嘗出鴨肉原本的香味,清咸的口感順著面條下肚,過癮!
06 松蕈面
松蕈(xùn)是一種菌類,具有理氣利濕的的功效 。清代李漁的《閑情偶寄》里也能看到松蕈的身影,從古至今人們對這種菌類的熱情不減,松蕈面看來不得不嘗了。
07 爆鱔面
黃鱔性溫味甘,是滋陰補腎的良品,夏天食用功效最為顯著,夏至之后的鱔魚肥美肉質緊實。爆鱔面配的紅湯是用鱔骨、雞架、蝦殼等等提鮮之物熬制,爆鱔的焦香味和湯底的醇厚渾然一體,妙不可言。
08 蔥油拌面
蘇州夏天的拌面分為兩種,熱拌面和冷面。蔥油拌面屬于前者,熱拌面要選細面。用熬制好的蔥油和蝦籽醬油將面條拌勻,加上小開洋,撒上一把香蔥。小小一碗面其中滋味只有細品的人才能了解。
除了面,還有這些解暑的時令水果糕點
01 薄荷糕
夏季沒有過分甜膩的糕點,取而代之的是清涼解暑的薄荷糕,碧綠色的糕點點綴著各色果仁,軟糯的口感加上薄荷的清涼,是消暑必備的點心之一。
02 綠豆湯
蘇州人夏天必喝的就是綠豆湯了,蘇州的綠豆湯有別于全國,加了紅絲、綠絲、糯米、冬瓜糖、蜜棗、薄荷等等多種配料,黃梅天氣來一碗清熱解火的冰鎮(zhèn)綠豆湯,好不愜意。
03 炒肉團子
炒肉團子是蘇州時令美食之一。以蒸熟的糯米、粳米粉團包炒熟的餡料,澆上鹵汁而成,成品色白如玉,柔軟粘潤,清鮮可口。夏季特供的咸味糕點唯炒肉團子莫屬了。
04 西山楊梅
楊梅有止渴、生津、助消化等功能,不僅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以釀酒或者做成蜜餞,趁天氣還沒有完全熱起來趕緊再買些嘗一嘗吧。(提醒大家楊梅也快下市了,要吃的趕緊)
05 水蜜桃
蘇州的水蜜桃主要來自張家港的鳳凰鎮(zhèn),那里的水蜜桃皮薄肉厚、肉質緊實、香味馥郁、汁水充盈,一般要到7月份才能上市,雖然還沒上市,但是大家翹首以待吧。
但這些時令美食還是留了下來
部分資料來源于地道風物、看壹周、深度蘇州、網絡,精彩蘇州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