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時用以記數和束心的工具;同時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時必備的一種信物。
根據藏經的記載,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這種佛珠因為太長,只供極少數大德高僧和潛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法會中作為裝飾,此外極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為108粒(密宗行者為110粒),中品為54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及凈土宗的36粒、禪宗的18粒等。
佛珠的粒數各有其義: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個數;108粒,是表示單純的108種煩惱,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種無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薩乘之階位;27粒的,表示聲聞之27圣賢;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與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經所說十四忍(三賢、十圣加正覺);12粒的,表示12因緣;其余36、18等粒數的佛珠,有的是為了攜帶方便,分108數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則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種神通變化,別無他義。
佛珠的經常反復把玩,使手、腦、心并用,修身養性,有益健康,其樂自得 。
附:常見18粒與14粒手鏈代表意義詳解
十八顆
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
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十四顆
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的功德。
十四無畏:
1、使眾生返照自性,獲得解脫,是為無畏。
2、使眾生旋轉知見,茍遇火難,火不能燒,是為無畏。
3、使眾生旋轉觀聽,雖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為無畏。
4、使眾生入于羅剎鬼國,鬼自滅惡,是為無畏。
5、使眾生六根消復,臨當被害,刀段段折壞,是為無畏。
6、菩薩明照十方,使眾生不受藥叉、諸幽冥所害,是為無畏。
7、使眾生不受虛妄聲塵系縛,是為無畏。
8、使眾生行于險路如行坦途,遇賊不受劫,是為無畏。
9)、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是為無畏。
10、使懷忿記恨之人不生嗔恚,是為無畏。
11、使一切昏鈍無善心之人,遠離癡暗,是為無畏。
12、使無子眾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是為無畏。
13、使無子眾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是為無畏。
14、使眾生持觀音名號者所得福德與恒河沙數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