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垣治五臟六腑之咳】
李東垣治肺欬用麻黃湯,心欬用桔梗湯,肝欬用小柴胡湯,脾欬用升麻湯,腎欬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李東垣治胃欬用烏梅丸;膽欬用黃芩加半夏生姜湯;大腸欬用赤石脂禹余糧湯桃仁湯,不止用豬苓湯分水;小腸欬用芍藥甘草湯;膀胱欬用茯苓甘草湯;三焦欬用錢氏異功散。
經云:肺欬之狀,欬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欬之狀,欬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肝欬之狀,欬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欬之狀,欬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欬劇。腎欬之狀,欬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欬涎。
五臟之久欬,乃移于六腑。脾欬不已,則胃受之,胃欬之狀,欬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欬不已,則膽受之,膽欬之狀,欬嘔膽汁。肺欬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欬狀,欬而遺失。心欬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欬狀,欬而失氣,氣與欬俱失。腎欬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欬狀,欬而遺溺,久欬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欬狀,欬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于胃,關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