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VO
前 言 |
??? |
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 (CRVO)
是視網膜血管疾病中常見的致盲眼病。
每年新發病率為80/10,
包括缺血型、非缺血型等,
此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群,
具有病因復雜、病程長、致盲率高等特點。
眼底表現為
視盤水腫,
阻塞的靜脈遠端擴張迂曲,
視網膜出血、水腫和滲出、黃斑水腫,
晚期出現大量新生血管后可繼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嚴重損害視力及致盲。
缺血型與非缺血型的鑒別
CRVO中54%~78%為非缺血型。非缺血型CRVO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中老年患者多見。非缺血型CRVO患者自覺癥狀輕微或全無癥狀。
患者典型主訴為晨起時患眼視物模糊,日間癥狀逐漸減退或消失,而在次日晨起時再次出現,數天后視力惡化,且視物模糊不會在日間恢復。其他癥狀還包括眼前出現漂浮物、黑點,少數患者出現視物變形。
●●● 診斷依據●●●
美國CRVO研究組制定的非缺血型CRVO診斷標準為:視網膜中央靜脈迂曲,擴張,伴各象限視網膜出血斑點,FFA顯示視網膜毛細血管無灌注區總面積(non-perfusion area, NPA)≤10個視盤面積。
檢查要素:
●眼科檢查:
①視力檢查:視力可以正常或輕度減退。
②裂隙燈和前房角鏡檢查:排除虹膜和前房角新生血管。
③瞳孔光反射:無明顯瞳孔傳入障礙。
④眼底檢查:視網膜中央靜脈迂曲、擴張,伴各象限視網膜出血斑點;發病早期視盤正常或輕度水腫,眼底出血較少,水腫不明顯,無或偶有棉絮狀斑;晚期視網膜出血逐漸吸收,最后完全消失,視盤和視網膜水腫消退,黃斑區恢復正常或有輕度色素紊亂,少數患者黃斑呈暗紅色囊樣水腫,最后形成囊樣瘢痕
⑤FFA:視網膜循環時間正常或稍延長,靜脈管壁輕度熒光素滲漏,毛細血管輕度擴張及少量微血管瘤形成;出血斑表現為圓塊狀遮蔽熒光;出血分布范圍多見于視盤周圍及后極部;視盤水腫,視盤表面毛細血管擴張,熒光素滲漏;視網膜毛細血管無灌注區總面積≤10個視盤面積。
,
⑥視野檢查:幾乎所有的CRVO患者均有中心暗點,而71%的非缺血型患者視野無明顯改變。
⑦視網膜電圖:波幅正常或降低,可隨缺血增加而發生。
●全身檢查
①影像學檢查:行胸部X線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除外全身疾病,頭顱CT和MRI檢查除外顱內占位性病變,CDFI檢查了解眼動脈及頸內動脈有無狹窄或阻塞。
②實驗室檢查:行全血細胞計數、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脂、免疫全項等檢查查找病因,檢查是否伴有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全身疾病。
?③相關科室會診:請神經內外科、內分泌科、血液科等科室會診,排除或明確病因。
非缺血型BRVO
# 眼底及FFA
約1/3的非缺血型CRVO患者可能病情惡化,轉變為缺血型CRVO。約34%CRVO發病即為缺血型,且40%~80%可以并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缺血型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病情較為嚴重,視網膜可見無灌注區,繼發黃斑水腫較重,視力損害嚴重。部分患者可因繼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黃斑水腫而完全失明。
●●● 診斷依據●●●
美國中央靜脈阻寒研究組的結果表明:缺血型 CRVO無灌注區面積 ≥10PD,有1/3會發生虹膜或房角新生血管。
檢查要素:
①視力<0.1
②裂隙燈和房角檢查:相對性瞳孔傳入障礙(RAPD),有虹膜或房角新生血管
③眼底檢查廣泛、濃密的視網膜出血,視網膜靜脈高度遷曲擴張
④FFA 檢查NPA≥10 DD,視網膜血管充盈時間延長,靜脈充盈時間≥20 s
⑤動態視野檢查中常顯示大量的周邊視野缺損
⑥ERG檢查b波降低,b/a振幅降低
缺血型
CRVO
眼底及FFA
滑動查看更多
BRVO的治療
?目前CRVO伴ME的治療以玻璃體內注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視網膜激光光凝等方式為主。
非缺血型CRVO伴黃斑水腫,玻璃體內藥物注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黃斑水腫的癥狀,有效改善患者視力水平。
缺血型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無灌注區域實施視網膜光凝是避免復發、有效治療黃斑水腫的重要措施。視網膜激光光凝聯合玻璃體腔注藥治療缺血型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可明顯改善患者視力,促進視網膜出血及滲液吸收,黃斑水腫消退。
?
# 病例
患者,男,40歲,左眼視力下降3天,入院診斷:BRVO
OCT檢查示:黃斑囊樣水腫。黃斑中心凹厚度為329mm。
?
收入院后行“玻璃體腔藥物注射術”
# 術后第1天
黃斑中心凹厚度為263mm。黃斑區囊腔減少。
# 術后1周
黃斑中心凹厚度為250mm。黃斑區囊腔基本消失。
感謝閱讀
文 | 編輯:曉曉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