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人行車過程中,能夠準確“預見”由其他駕駛人、行人、不良氣候或路況而引發的危險,并能及時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發生,這種可避免交通事故發生的駕駛方式即為防御性駕駛。下面向大家介紹防御性駕駛的幾個要點。
一、保持足夠視距
●駕車時,通常都只會注意眼前路況,尤其是在市區駕駛,都只集中在車頭前方3-5個車身的距離。
●通常情況下,等到車已進入轉彎點、變換車道位置時,駕駛人才開始轉方向盤,會讓后方車措手不及。
因此,保持較遠的前視距離,盡可能多地獲取前方視野中對行車判斷有用的信息,有利于及時發現潛在危險,平順操控車輛,避免無謂的加減速。
二、觀察周圍環境
無論駕駛人在何時何處駕車,都應清楚了解車周邊360度空間的狀況,以及車在整個道路交通系統中的位置。每5-8秒掃視側、后視鏡以洞悉四周情況。辨別車輛四周相關和不相關的物體,改變車輛的位置以增大視野。
三、視線持續移動
保持視線持續移動不僅能夠獲取周圍交通環境的信息,還能夠激發全部的視覺潛力,有利于駕駛人保持警覺、思維保持活躍。不僅是眼珠左右掃描,必要時還要轉頭觀察。
人類兩眼的視野角度在靜止直視前方時,大約有180°(移動眼球時可達210°)的廣角,到了時速60公里時,我們的視野角度只有70°,時速100公里時,只剩下40°的視野角度。要獲得較寬視野,就要調整好“左右后視鏡以及中央后視鏡”的角度,輔助我們接收左右后方來車訊息。
四、保持緩沖空間
保持緩沖空間對預防交通事故發生具有重要作用,要求駕駛人能夠在不斷變化的交通環境中,隨時根據情況調整行車狀況。行車中保持緩沖空間,保留充分時間應對交通流和交通環境中的突發事件。
●跟車時精力要高度集中,使自己所駕車輛在前車任何情況下停車時,也能及時停下來,即使前車制動燈不亮或突然橫滑、甩尾時,也能從容應付。
●在所駕車輛制動效果不佳或貨車載人,或運送大件物品時,應適當加大跟車距離,以留有足夠的安全系數。
●在遇轉彎或前車超車時,要注意觀察、判斷,以防突發情況到來時措手不及。
●操作技術不熟練或反應較慢的駕駛人應逐步摸索出合適的跟車距離,以留出足夠的反應距離或制動遲滯距離。
五、有效使用信號
為保證行車安全,駕駛人應給出信號進行信息溝通,信息溝通的目的是讓對方知道本車的存在和意圖。可通過聲、光、手勢等方式進行信息溝通。
六、合理控制車速
駕駛人的視野范圍會隨著車速的提高而變窄,動態視力也會隨著車速的增加而下降。駕駛人應根據自身接受和處理路況信息的能力選擇適合的行車速度。
七、平和禮讓行車
不良情緒會使思維變得非常遲鈍、判斷分析事物的能力迅速下降,腳手動作的敏捷性和靈活性變差。如交通擁堵、惡劣天氣、車輛事故、其他司機的野蠻駕駛行為等,“路躁”情緒如果長期被忽視,就會對駕駛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駕駛帶來不良后果。
八、一心不可二用
專注駕駛避免分心,如景物分心(風景、美女、車禍);車內分心(小孩、音樂、手機忽然響起);身體分心(肩背痛、饑餓、尿急);精神分心(斗氣、想家、琢磨某事),分心的事情會直接影響駕駛人對路況信息的觀察和處理效率,缺少有效觀察。
轉自云南法制報交通安全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