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自古得國之正,無過漢明。自夏商以來,朝代何其之多,但它們中的大多數,其創建者都是前朝的貴族甚至是權臣,比如周王室在商代就已經是重要的諸侯,曹魏更是在漢末把持了朝政,這種朝代的更替,就有點像頂層的利益重分配,與下層百姓并無太大關系。唯漢、明兩朝,開創者是真正的出身草莽,而且由他們推翻的前朝,一個暴虐無道,一個則是暴虐外加異族統治。
得國最正,也預示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得國最難。與原本就在前朝身居高位的人不一樣,漢、明兩朝的開國帝王劉邦以及朱元璋,他們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完全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就好比如今的創業一樣,普通人經營出一家大公司,與富二代經營出一家大公司,其難易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后者無論資金、渠道還是人脈,都是吊打前者的存在。所以我們可以說,開國難度最大的兩位帝王,就是劉邦和朱元璋。然而武無第二,這兩個人之中,又到底是誰的難度更大一些呢?
如果要在二人中再決出一位冠軍來的話,私以為,劉邦更夠資格。首先,他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此之前,朝代一共發生過三次更迭,每一次,都是已經存在的諸侯國推翻了前朝,商代夏、周取商,秦滅周,無不如此。只有劉邦,他建立的大漢,無法追溯到任何一個上古諸侯國,甚至劉邦本人,往上數三四代就連先祖的名字都不知了。在重視血脈傳承的后戰國時代,劉邦能以布衣之身奪取天下,并成為繼胡亥之后的第三任皇帝,是非常不容易的,完全沒有先例可循,然而這種破天荒的事,他不但敢做,而且也成功了。
對比劉邦,朱元璋所處的時代,情況就好很多。且不說劉邦已經給了他一個很好的表率,自漢以后,以布衣之身逐鹿中原的,也大有人在,懷揣登基夢想的,更是數不勝數,只不過,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失敗了,或者只能維持一時的成功。然而無論如何,這些人的不斷嘗試,就是在不斷地塑造一種觀念,那就是平民百姓也有可能成為真命天子。所以對于朱元璋來說,他的開國,在社會觀念環境中,就要優于劉邦許多,相應的,其開國難度自然也要比劉邦更低。
還有一些事情也能夠說明劉邦開國更難,那就是他曾面臨的困境。看過《史記》的人肯定對此印象深刻,楚漢相爭之時,劉邦可是多次被打得落荒而逃的,甚至為了逃命,連自己的親生兒女也不顧了。要知道,虎毒尚且不食子,作為一個人類,劉邦能夠做出這種舉動,無非就是因為自己的生命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這才會為了保命而選擇放棄子女。固然可以說他自私,但另一方面,不也正說明他當時的處境兇險嗎?
反觀朱元璋,他當然也吃過很多苦,年輕的時候,為了混口飯吃,甚至還當過和尚。可是自從起事以來,就基本上沒有遇到過特別嚴重的危險,再怎么不濟,也不至于危險到需要拋棄自己的子女來保命的地步。單從這一點來看,劉邦的開國,就不知道要比后世的朱元璋難上多少倍了,還有什么難處比屢屢陷入死亡境地更大呢?綜合以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那就是自古開國之難,以漢、明最甚,而要在這二者中決一雌雄的話,則是漢朝。相比起朱元璋開創大明,劉邦開創大漢,不但難度更高,而且也更加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