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因甲午戰爭失敗,被慈禧太后扔出去當替罪羊的李鴻章咸魚翻身,前往兩廣地區出任總督,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打擊兩廣地區日益猖獗的黑社會。
沒有辦法,此時的大清朝廷之內,像李鴻章這樣能干的大臣只此一個。每當朝廷發現哪里有別人擺不平的事情時,想到的也只有他。雖然李鴻章此時已經77歲,但他寶刀未老,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快刀斬亂麻,將兩廣地區的混亂局面暫時壓了下去。
在清朝顛覆明朝之后,很多明朝遺民就退居到沿海一帶與清朝作不懈的斗爭。前后有幾位明朝王爺在那里建立了政權,短期稱帝,可惜不久就被清軍給打敗。但是反清復明的種子在那里埋藏下來,經久不息。
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這股勢力也在變質。一部分則是變成純粹的黑社會,眾多黑幫勢力逐漸壯大,開設賭場,煙館,甚至打家劫舍,無惡不作。另一部分則是如孫中山、康有為那樣的進步人士發起的有進步思想的團體,他們的行為更讓清政府頭疼。
而隨著鴉片戰爭之后,廣州成為開放港口,外國勢力快速滲入此地,和黑暗勢力勾結販賣“豬仔”,走私貨物,甚至私鑄荷蘭盾等外國貨幣,一時之間,兩廣地區烏煙瘴氣。澳門媒體發出驚呼:全世界的賊,廣東最多!
李鴻章雖然對付外敵似乎無能為力,但平起內亂他還是非常強硬的,他只用了一個雷霆手段,那就是殺。正常來說,即使在封建社會,官府想殺人也需要走一套法律程序,先在縣里對犯人進行審訊,然后轉到府里再審訊一次。
犯人本人被關押在府里,案件以公文形式再層層上報,送各省按察使轉京師刑部,如果不是需要斬立決的話,那就等秋天之后讓皇帝勾批,然后再下發回去。所以通常死刑犯都是秋后問斬。
然而李鴻章特地向慈禧太后要了旨意,讓他有先斬后奏的權利,只要他說一聲這人該死,那么就不用先向朝廷報備,殺了再說。
通常這種情況下都是對那些罪大惡極的江洋大盜采用的,怕夜長夢多,同伙們前來劫獄。然而李鴻章不管那些,他將大多數抓來的盜匪通通按這高標準處理,一殺了之。
當然殺人之前,李鴻章必須先抓人,在他去之前,官匪勾結嚴重,官府很多人都被各個幫派喂飽了,并沒有配合他的積極性。
剿匪需要整頓團練,聯系保甲,派出兵士清鄉,這些都需要經費的。而當時朝廷給外國賠款還來不及呢,沒錢給李鴻章,李鴻章只能自己想法籌錢。他只能將賭場合法化,只要向朝廷交錢就不找他們麻煩。換句話,就是變相允許一部分黑社會存在。
有了錢之后,李鴻章的腰桿子就直了,手下士兵干勁也足了。李鴻章又成立了專門的打黑隊伍----緝捕總局。李鴻章一聲令下,這些人就如狼似虎一般下去抓人。
李鴻章訊問這些人根本不仔細聽他們說什么,就是大筆一揮,拖出去斬了,這種從快從嚴的手段是和他當年的恩師曾國藩學的。
在曾國藩整頓湖南治安的時候,就是采取這種雷厲風行的手段,半年殺了二百多人。而李鴻章則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半年之內有五六萬人人頭落地。
一時間在當地各個城池墻頭,要道兩旁,都有血淋淋的猙獰人頭懸掛,看起來觸目驚心。
通過這一雷霆手段,李鴻章徹底震懾住了兩廣的黑社會,沒有被抓的盜賊紛紛望風而逃,地方治安問題大為好轉。
但是李鴻章只對那些真正的黑社會幫派和盜匪下狠手,對清政府最大的威脅者卻高舉手輕放過,這當然不是出于愛才之心,而是另有他意。
事實上,在此期間,義和團運動導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慈禧不得不攜光緒出逃,北方處于一片混亂之中。盛宣懷趁機聯絡眾人偷偷定個協議,如果皇帝真有個三長兩短,那就推選李鴻章出任臨時“總統”。這里面有沒有李鴻章的暗中授意,自是在不言中。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李鴻章對進步人士采取的是交好態度。他甚至一度想和孫中山本人會面,以同意“兩廣獨立”的方式來換取革命黨的支持。只是還沒能雙方有見面的機會,不停催促他回去談判的電報就接二連三地發了過來。李鴻章只能匆忙結束了他的剿黑事業,而他走后不久,兩廣地區的黑社會又死灰復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