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公寓5》里,故事的一個背景便是大家都結婚了,一菲和小賢結婚了,美嘉和子喬也結婚了,張偉最終也和大力終成眷屬……電視劇里的人物沒有永遠停留在一個階段不變,現實中更不會如此。似乎到了一定的年紀,許多常常感覺到的別人家的事情逐漸開始跟自己有關。戀愛,結婚,成家,立業……一件件接踵而來。
姐姐的婚禮是在今年一月的老家舉行的?;槎Y的禮俗也是按照老家的規矩來。
為了參加姐姐的婚禮,我提前兩天到的老家,哥哥第二天也從國外趕回來了。
回到家時,家里已經布置收拾的差不多了。還是20年前的老房子,但不久前,父母們找人把屋里徹底裝修了一遍,刷了墻,吊了頂,貼了磚,算跟上了點時代步伐,也是煥然一新,有個樣子了。對于結婚,相比于男方家,女方家家里需要準備的不算很多,收拾收拾屋子,貼好結婚用的對聯(后來發現對聯有講究,女方家是個單喜字,男方家是雙喜字),置辦好嫁妝,買好鞭炮,邀請好親朋好友……
而男方家家里則通常需要大大得布置一番,彩旗,彩帶,氣球……尤其是婚房,怎么裝扮都不為過,要把歡喜的氣氛塞滿整個院子。
農村的婚禮和城市里的不同,但兩者又相互借鑒互有補充。農村的婚禮主要來自傳統的傳承,但添加了一些現代因素,花轎換成了轎車,紅蓋頭也換成了白婚紗……而城里的婚禮則更多采用的是西方的形式,有司儀,有《婚禮進行曲》,有長地毯,只不過教堂換成了酒店,牧師換成了主持人。
也有些城里人特意追求一種傳統的方式,紅衣服紅蓋頭,要的是一種熱鬧和喜慶。而相比于中式的這種傳統,西式的婚禮中黑禮服白婚紗則顯得鄭重,圣潔,是一件神圣的事。
姐姐結婚的前一天,家里開始做最后的準備。除了我和我哥已經到了之外,家里其他親戚能來的小孩也都來了。姑姑家四叔家的作為伴娘的女孩子,堂弟堂哥,每家派的代表,都趕了過來,幾個人熱熱鬧鬧吃了一頓火鍋。只有父母們一直到晚上八九點還在廚房忙著,在準備著明天一早招待客人用的飯菜。
己亥年農歷臘月二十四,2020年的1月18號,那一天天還未亮,才五點多全家人都起來了,客人一早就來,我們要提前準備。堂妹還有些睡眼惺忪,聽她說,姐姐四點多就起來了,要去鎮里穿婚紗、盤頭、打扮,她們三個人晚上擠在了一張床,不知道有沒有睡好。按照老家的習俗,女方家的人會請村里的一些人來幫忙抬嫁妝,送嫁妝。這些人中既有村里的長輩、也有比較年輕些的平輩。早飯,為這些人準備了滿滿的豐盛的一大桌。臘月的早晨如往常般寒冷,幸虧沒什么風,村莊里背陰的地方還堆積著未融化完的雪,溫度還沒上來,泥濘的道路等待著零度的解封,陸陸續續的送嫁妝的客人都來了,大家在院子里生起了一堆火,邊等待著,邊閑聊著。
大概九點多的時候,接嫁妝的車來了。
姐姐的嫁妝已經提前收拾好了,有一個柜子,一個桌子,還有幾床被子,柜子上還塞了幾團棉花籽,這是我和母親前兩天從鎮上彈棉花的那里淘來的。
大門口聚集了村里許多看熱鬧的人,幾個送嫁妝的人跟著車一起先過去,車走時點燃了一串長長的鞭炮。
姐姐裝扮完成,穿著婚紗回來,大概在七點左右。一回來,便被幾個女孩子迎回了屋里。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在討論著等會新郎來時,該如何“刁難”,把新娘的鞋子藏在哪里找不著,該如何如何關上門要紅包……旁邊人聽著笑得不亦樂乎。
我爬上二樓平臺,向南邊大路上望去,來了一隊車,停在路邊,是村里另一家也在嫁人,緊接著不一會,遠處響起幾聲鞭炮,打頭一輛黑色轎車駛來,車的前蓋處用花拼著一個大大的心,兩邊后視鏡上掛的彩帶輕輕飄揚。車隊一眼沒望到頭,不知道來了多少車。這個是嗎?當車隊開始往這邊拐彎時,我才突然開始確定,馬上給院子里的人報信。女孩子們趕緊關好窗戶鎖好門,等待著好戲上演。長長的車隊依次駛來,車子各種各樣,形態不一。路上開始解凍了,雪開始化了,車子拐過來要走一段泥路,走的艱難卻又很堅定。
當第一輛黑色轎車停在院落門口時,院子里的人都圍了上來,車門打開,新郎官一身綠色軍裝,走下車來。隨即,后座上的伴郎們一涌而下,后一輛白色車上的司儀和攝影師也下了車,一幫人簇擁著新郎便往臥室沖。“想進門,先拿紅包,拿紅包......”,幾個女孩子在屋里對著外面喊,外面的伴郎們擁擠到門前喊著,“開門、開門......”,但絲毫進不去。臥室的門是前不久一起裝修時換掉的鋁合金鐵門,相比于之前的老木門,新穎時尚。但門關上后沒有一點縫隙,外面的人想塞紅包塞不進來,干著急。 “從窗戶,從窗戶塞......”屋里女孩子們喊道。幾個小伙又轉戰到窗戶。窗戶拉開了條縫,男孩子們拿出幾個紅包往里塞,女孩子們接過去打開看后,直喊著太少,太少,不行,不行,再給......“夠了,夠了,哪有從窗戶給的,都是從門里塞,快開門,開門給”,幾個男生嚷到。“把門開個縫吧,就開個縫,開個縫給你塞進去”,最后他們說道。女孩子們也看鬧得差不大了,就打算妥協一下,給門開個縫。但當她們剛把門鎖松開一點,就感覺一股強大的推力從門上傳來,她們怎么也支撐不住,只能撒手,趕緊后退。門被推開,一幫人涌了進來。屋里被里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泄不通,我站在人群后面,根本看不到前面發生了什么,司儀和攝影師都進去了,在嘈雜中,只聽到前面傳來一陣陣歡呼聲?!跋旅嬉埿履锲饋恚o新娘穿鞋......”我隱約聽到司儀話筒中聲音傳來。我終于擠了進去??吹叫吕烧跂|瞅瞅,西望望的翻找,在找新娘的鞋子。不知道這是怎么來的習俗,新郎在迎娶新娘時,要給新娘穿鞋,而為了“難為”下新郎,鞋又會被伴娘們藏起來,新郎要先找到鞋子才能把新娘娶走。在床上的被子里,新郎找到了第一只鞋子,卻怎么也找不到第二只了。伴郎們也開始幫著找,屋子角落的箱子里,枕頭下、旁邊的衣柜......恨不得要將屋里翻個底朝天了,姐姐見狀趕緊制止他們,不要翻柜子了,沒在那里。幾個男孩有點不知所措,直接翻人家東西,確實不好,但就這么大屋子,去哪里找呢?伴娘們在旁邊看的直發笑,“就在這個屋里,就在這個屋里......”,她們歡快地說道?!鞍l個大點的紅包就告訴你們”,最后,作為伴娘之一的表妹給他們指了條明路。其中一個伴郎看沒辦法了,發就發吧。來,怎么給你,微信行嗎?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轉了多少錢,表妹收到后感覺還算滿意,就不再多說,從自己懷里掏出了另一只鞋子......新郎新娘臨走前,最后要拜別父母。在司儀的安排下,父母們在堂屋門前面朝南坐下,新郎新娘面對父母并排站著,眾人在院落中圍了一圈。司儀講了一番話,讓新郎認父母,對著父母喊下爸媽。“媽,媽,媽.....”當兵的新郎嘹亮的嗓音沖破院落。司儀把話筒對準父親,又對準母親,笑著問道:“這女婿怎么樣?”母親從兜里掏出已經準備好的紅包,遞給新郎,新郎連忙接住。“以后家里錢誰管?”司儀打趣地問新郎。“媳婦管。”新郎爽快的答到。“給媳婦......”新郎說完馬上明白過來,把剛領的紅包塞到了新娘手里。我在旁邊看得也是一直發笑,當聽到新郎在喊爸媽時,其實心里是一緊的。想想突然間,家里多了一個“陌生人”,這么大聲的喊著父母,似乎還有些不習慣。大哥和我都沒成家,二姐算嫁出去了,家里多了個女婿,父母今年的注意力在女兒這邊,暫緩了下焦慮的心,心里多少能得到些慰藉吧。最后司儀提議拍張全家福,這時大哥和我才有幸出鏡,從被遺忘的人群中走出。仿佛這時才讓大家看到,哦,他家還有兩人,是他姐在結婚啊。本來父母是沒安排讓我去吃婚宴的,一家派一個代表,我哥去,就輪不到我了。給那邊報的去6個人,如果多了,怕到時座位坐不開。但我很想去,除了去湊湊熱鬧,更多的也積累些素材,因為當時就打算要寫下這篇文章了。迎娶的隊伍走后,村里的人該散的也散了,院落里頓時有些空落。男方家那邊的婚禮是主場,但我們不能去參加。這邊安排的六個人,要等到中午時過去吃婚宴,然后會把新娘再接回來,叫“回門”。差不多到點時,去的幾個人在路邊等著,準備出發。我也在和他們一起等著,想不管怎么著也要跟著去,老家的婚宴也叫“吃桌”,在院子里擺開桌子,基本上來的人都可以隨便坐,差不了我這一碗飯的。六個人到了五個,其中一個是請的村里的不知是誰,遲遲沒來,最后聯系上是出門有事來不了了。父母們埋怨這人不靠譜,我卻暗自高興正好名正言順的填了這個空缺。男方家里的裝扮果然不一樣的。到了男方家時,只見門前、院落里到處都是人,旁邊的路上停滿了車。一道巨大的環形充氣帶架立在院落大門前,旁邊立著一張大海報,海報上有新郎新娘的照片,寫著:歡迎來參加我們的婚禮。走進院子,整個院子上拉滿了彩旗,墻上掛滿了彩帶,院子里,人們已經開始鋪桌子,準備吃飯了。男方家老一輩的主事的人在門外時便出來接待我們,把我們領到了旁邊屋里單獨的一桌,算是VIP待遇了。至此,整個婚禮算接近了尾聲。吃過飯后,我們要接新娘回門,臨傍晚,新郎會再把新娘接回去。(這個習俗也不知道怎么來的?)飯桌上的人開始陸陸續續撤退,司儀和攝影師也開始收拾裝備。一切,又會復歸平靜。當天晚上家里吃飯時,原本的一家五口變成了四個人,少了一個人總覺得少了些應有的氛圍。有姐姐在時,家里總覺得會有更多的歡快、有趣和溫暖。但我們都長大了,有些人要離開,有些人也會走進來,如果說,生活是場遇見,希望我們早點遇到那個人吧。寫完這篇文章已到了6月,小半年的時間開了個頭卻又被各種事耽擱了。如今補上,算是一種記憶和祝福吧。愿姐姐幸福,希望她找的是對的人。也祝愿所有讀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幸福。作者
作者簡介:張安默生,齊帆齊學員,一個碼字的土木工程師,妄圖用文字理解生活,創造生活。很高興遇見你。公眾號:安默生隨筆,歡迎小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