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更的電影還是暑假看的《保持沉默》,前幾天看的這部《過春天》,我覺得值得還比較值得推薦的。
豆瓣評分7.7,導演白雪做了十年的家庭主婦的處女作。這是一部青春成長類電影。從趙薇的處女作《致青春》開始,國產青春片就層出不窮。有人戲稱國產青春片逃不開出軌、墮胎、三角戀。但真正有多少人的青春是這樣的呢?
《過春天》講述的也是一個“雙城少女”與大多數人不同的青春。女主人公佩佩和媽媽住在廣州,每天要去香港上學,這樣的特殊身份讓佩佩在機緣巧合下成了一名“水客”。
佩佩因為要和閨蜜joe去日本看雪,感受冷,便非常想掙錢。十六歲還在讀高中的女孩子,自然沒有什么錢可掙。因為閨蜜Joe的原因,佩佩去參加游艇的Party。回來的路上,佩佩在海關檢查被在游艇里遇見的人塞了一包手機。佩佩的“水客”職業由此開始。
為什么要做“水客”呢?佩佩要和閨蜜去日本需要錢,而運幾部手機就可以得到一沓錢。
去日本的錢早就掙夠了,佩佩卻一直不肯收手。彈幕里有人說,進去容易出去難,可我卻看到了佩佩的不想離開。比起自己做情人的媽媽,生活潦倒的爸爸,那個走私團伙可能更像一個家。還有一個原因是阿豪。
豆瓣有一條影評里寫到“沒有哪個少女能拒絕阿豪,盡管他只是大排檔小弟,能逞的英雄只是從手機維修店里救人,開船出海還要拋錨,帶人去山頂看夜景說的話很俗氣,撩起背心來肚皮上也沒有六塊腹肌,但沒有少女可以拒絕阿豪,只要信,不要問!”
阿豪確確實實是很多女孩子無法拒絕的類型。但是呢?奉勸女孩子千萬不要和這種男孩子在一起。
阿豪是佩佩閨蜜Joe的男朋友,而佩佩卻開始了有意無意的插足。在我看來阿豪兩邊留情卻也都沒那么喜歡。
最后還是被Joe發現了佩佩與阿豪的關系,為了所謂的愛情,閨蜜反目成仇。在面對Joe在大庭廣眾之下一遍遍難聽的質問時,那句“我都是為了和你去日本啊”被“你和你媽都是雞”掩蓋。
再遇到媽媽在馬路上與男人撕扯,絕望而無力地喊著“把我的錢還給我。"而在佩佩上前去砸車時,媽媽卻為了保護佩佩將她攔住,“媽媽錢可以再掙的”。(不得不說倪虹潔很適合演這種女人)。生活遠遠比你想象的還要無奈。
佩佩決定幫助阿豪單干走私手機。昏暗的紅色場景下的密室里,撕扯膠帶捆綁手機。很多人說這是最貼近情欲的戲。
但是這兩個人被原來那個大的走私組織發現,在他們強行拿走佩佩身上的手機時,警察破門而入。
這也許是犯罪電影最好的結局。
在經歷這些后,與媽媽和解,與自己和解。
佩佩去海邊放生一條魚,那條魚是佩佩眼中Joe姑媽家養的鯊魚。鯊魚呢,最終是要生活在大海里的。佩佩和媽媽登上香港的山頂,這座熱帶城市下起了小雪。
分享一段比較喜歡的影評。
"少女想去日本看雪,雪山印在明信片背面夾進書頁。山頂上沒有碰到唇尖的吻,吻也值得為同伙的理想冒險。煮一碗清寡又曖昧的面,面湯氤氳親手繪制的手機殼火焰。身體紋著鯊魚,鯊魚從水缸回歸大海里面。媽媽眺望著說原來這就是香港,香港是爸爸映著餐廳玻璃窗吸一根煙。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只要穿渡這道安檢門,我們就能奔過春天。"
“過春天”意為過海關,指走私物品成功。
電影當然不只是講述一個誤入歧途的少女最終與自身和解的故事。病態家庭里成長出來的表面安靜內心蠢蠢欲動的女孩,很愛女兒卻不知如何表達的母親,看到佩佩拿的手機一雙雙充滿欲望的眼,想要成功不停掙扎的底層少年……人物、家庭、社會……值得一說的實在是太多。
而過去了真的就是春天嗎?
進來說話
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