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自己我辦理了某銀行的信用卡,額度12萬,借了8萬,因為最近資金緊張準備選擇分期還款,想知道信用卡分期還款利率是不是劃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只要使用銀行信用卡,都會對信用卡分期的問題不會陌生。但同時也面臨一個重要的選擇性難題:銀行信用卡的分期還款到底劃算不劃算?
要回答信用卡分期的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比較復雜的,復雜的主要原因取決于你以其它方式能夠獲取資金的利率。因此,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就比較復雜。
第一,我們先看看你分期的實際利率多大?這個問題是決定是不是劃算的基礎
只要有信用卡消費的人,在收到信用卡賬單時都會有一個最低還款額以及分期的提示。
銀行一般會以微信、短信等方式動員你進行分期償還。一般對你建議的分期是分12期償還,實際上也就是12個月;有的還詳細地告訴你只收取一定的手續費,每期收取的手續費金額,并明確不收取利息。
當你覺得信用卡分期是一種很占便宜的事情時,當你覺得那些手續費并不高時,你可能就會選擇采用信用卡分期的方式。
銀行信用卡分期真的是不收取利息嗎?有的是明確要收取的,有的確實是不收取利息而只收取手續費的。因此,說信用卡分期不收取利息也并不是騙人的,而是真實的。
而信用卡分期的手續費看起來也并不多,一期只有十幾元或幾十元,對很多人來說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并不覺得多。
重要的是,你看看起來每期并不多的手續費到底會有多大的資金成本呢?如果換算成利率到底有多高呢?這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麒鑒曾經用一家銀行的真實數據作為案例分析過這家銀行信用卡分期償還的成本(也可以說是利率)到底是多少?
這家銀行的信用卡賬單如下:
本期最大可分期賬單金額3022元,分12期償還,每期的本金251.84元,每期手續費19.95元,沒有利息。每一期19.95元的手續費確實不多,這也是很多人不在意的重要原因。
雖然每一期的手續費金額是固定的,但是由于每個月已經還本,到最后一個月的本金是非常低的,上面的案例中最后一個月的本金只有251.84元,手續費金額仍然是19.95元,因此,最后一個月手續費與本金的折合年息超過95%。
當然,我們不能用最后一個月的費率來說明問題,我們可能用十二個月的占用本金加權平均水平計算,12個月平均每個月占用資金1595.21元,每個月的手續費19.95元,折合成費率為千分之12.51,折合成年費率為15%。
這就是上面案例的真實信用卡分期費率水平。由于不知道你的分期費率或者利率是多少,我們就以上面的案例數據作為替代進行比較,以說明分期是否劃算。
第二,如果正常能夠從銀行獲得借款,那么分期還款的利率是不是劃算呢?結論當然是不確定的
我們知道,目前人民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4.35%,一般如果進行必要的上浮,正常情況下一般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利率在5.5—6.5%之間,最高不會超過7%。
很多人在銀行進行消費性借款,利率都在6%左右,有的還低于6%,甚至在5%左右。
如果你能夠以上面的利率水平可以獲得借款,那么相比較15%的分期利率,分期的成本和利率就比較高了,當然是不劃算的。
但是你如果不能以上面的正常利率獲得借款,而是在一些地方小銀行或者金融消費公司,那么利率水平可能就會高一些。
一些地方銀行在發放個體戶經營貸款和個人消費性貸款時,上浮的利率比較高,有的可能要達到18%,而一些金融消費公司的貸款利率比18%還要高,那么面對分期利率的15%,你就是劃算的。
所以,分期是不是劃算取決于你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獲取更低成本的資金,這是判斷分期是不是劃算的最核心基礎要素。
其三,如果你只能通過民間借貸或者網絡金融平臺貸款獲得資金,那么分期是不是劃算就一目了然了
上面案例也說了,由于近期資金緊張才想到需要分期。那么除了分期以外,如果不能拿到更低利率的資金,甚至你根本無法拿到資金,而只能從民間借貸或者網絡金融平臺拿到資金,那就另當別論了。
大家知道,民間借貸和網絡金融平臺的貸款利率是比較高的,一般來說,民間借貸和網絡金融平臺的貸款利率大都在2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了24%或者36%,有的竟然達到了100%以上,那么如果是這種情況下,建議你仍然是采取分期償還比較好,畢竟成本還是比較低的。更重要的是,分期獲得資金是最容易的,而其它借貸方式需要一定的審批手續才能獲得。
當然了,也有一些人進行信用卡分期是為了提高信用卡額度,在一些提額攻略里經常提到可以進行一些分期以提高額度。這些人明明知道分期的利率是比較高的,只是為了提高額度而寧愿多犧牲一些利息。
如果你分期真的是為了提高授信額度而采取分期,那就要謹慎了,畢竟分期還款的成本是比較高的,更重要的是分期還款并不一定會給你的提高額帶來多大的幫助,而你付出的成本是實實在在的,所以建議謹慎選擇分期還款的方式去提高信用卡的額度。
信用卡分期利率確實是比較高的,至于劃算不劃算就看你自己的判斷了。只要你真的確實需要這筆資金,那么就是劃算的,否則就是不劃算的。(作者:麒鑒,資深銀行人士)
本文作者原創,專注于財經金融熱點分析評論,歡迎關注留言評論,嚴禁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