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作為基建強國,為什么難以避免南方經常發生的洪澇災害?

自6月全國汛期以來,多地普降大雨,全國數百條河流發生了超警戒線洪水,甚至超歷史記錄的洪水。全國有27省(區、市)3789萬人次受災,141人死亡失蹤,倒塌房屋2.8萬間

為什么今年洪澇災害形勢嚴重?為什么中國作為基建強國卻難以避免經常發生的洪澇災害呢?

一是從發生洪澇災害的外部原因看,似乎發生洪澇災害有一定的客觀因素和必然性

從大的環境來說,近年來,全球氣溫可謂節節攀升是我國洪澇災害的最重要外部原因。

專家認為,全球變暖無疑是今年我國洪災乃至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熱浪、暴雨、干旱等自然災害的最大"幕后推手"。

從現實氣象數據看,氣溫確實有一定的持續上升趨勢。

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數據看,近5年和近10年的平均氣溫都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比1850年至1900年間的氣溫平均值高出1.1℃。

2020年,北極圈附近的俄羅斯小鎮測到了38℃的高溫,打破了北極圈有史以來的最高氣溫。

中國氣象局公布的數據表明,中國氣候與全球一致呈現出同樣的升溫趨勢。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降雨的影響是小雨日數減少、暴雨日數增加并存。小雨日數減少導致一些地區出現干旱,暴雨日數增加就是我們常見的近些年流域性洪水與城市內澇等現象的頻繁增加。

二,為什么我國洪水災害主要發生在南方?北方也發生洪災但相對南方來說較少?

理論上,我國發生洪水災害的地方哪里都有可能發生,但不可否認的是南方水災比北方多、南方水災比北方嚴重。

中國長江流域地方水災嚴重。1998年6月中旬~8月,長江爆發了繼1954年以來第二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8次洪峰接連出現,高水位持續時間長達2個多月。

今年全國有26省份遭受洪澇災害,截至7月3日9時,今年以來,洪澇災害已波及貴州、四川、湖南、廣西、廣東、湖北、安徽等26省(區、市)。

據水利部消息,在南方僅6月的五輪降水,就覆蓋了安徽、重慶、貴州、湖南、江西、江蘇、湖北、浙江、四川等9個省份(區、市)。據中央氣象臺目前統計, 與1998年相比,今年6月1日至7月6日期間,長江流域的累計降雨量為近60年以來第2高,第1高為2016年,第3高為1998年。

長江流域容易發生洪澇災害當然有這一地區夏季氣候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大陸熱低壓的影響,短期內降雨量集中,容易發生洪澇災害。同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勢平緩,干流及支流從山區進入平原后流速明顯減緩,一旦出現暴雨、河道流量猛增,就容易形成洪水。

更重要的是,南方很多地方是喀斯特地貌,這種地貌的特點是水土流失嚴重,難以儲存水土;但是一旦遇到暴雨卻又快速流動而形成洪水災害。

三,為什么我國基建大國、基建強國卻無法從根本上治理洪澇災害?

我國古代故事中的“大禹治水”流傳甚廣,一方面說明水災一直是民眾最為擔心的災難;另一方面也說明民眾對治理水災的盼望和渴望。

實際上,多年來,我國一直采取各種措施提升抗擊洪水災害的能力,抗洪的能力和手段也大大提高。

2018年,我國組建應急管理部,優化中國的應急預案體系和推動預案演練,提高了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置和高效救援能力。

我國防洪工程設施逐漸完善,防洪能力不斷增強。堤防建設方面,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已建成5級及以上江河堤防31.2萬公里,已建成江河堤防保護人口6.3億人,堤防保護面積4140.9萬公頃;水閘建設方面,截至2018年底全國已建成流量5立方米每秒及以上的水閘104403座,其中大型水閘897座;從水庫和樞紐建設情況來看,到2018年底全國累計建成各類水庫98862座,其中大型水庫736座,中型水庫3954座,我國已建成水庫庫容量為8953億立方米;全年在建水庫及樞紐工程1033座,累計完成投資2942.6億元;

而且通過高科技的運用和專業人員的積極配合,大大提升了自然災害風險評估、監測預警、高效救援與綜合防治等能力。以專業化、現代化、信息化與智能化推動構建高效科學的汛期自然災害應對能力。

根據今年的洪澇災害形勢,我國又加快了未來防洪工程的建設速度,預計2020-2022年國家將投入2.9萬億,重點推進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包括新增防洪庫容約90億立方米,治理河道長度約2950公里等。

在如此大規模基建治理下,為什么不能從根本上治理洪澇災害呢?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洪澇災害是在短期內快速形成巨大的洪水能力,仍然會超出我們現有設施的防洪能力,既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洪澇災害,也無法從根本上根治水患,只能進行一定的泄洪措施,但今年由于各種措施得當,人員傷亡的數量大大降低。

二是南方的喀斯特地貌無法從根本上消除洪澇災害,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特殊性,決定了水少就旱,水多就成災,這種地貌只能防范,無法根治。

這就是作為基建強國的我國,為什么每年大力進行洪澇災害治理和建設,卻仍然無法根治洪澇災害的原因。(麒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思維全角度解析水災
如何應對洪澇災害
2016年洪澇災害死亡人數、損失及如何自救(圖解)
鄭州暴雨引發沉重思考:如何更好應對城市型水災害?
中國歷史上的水災,你知道哪些?
華北水災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教訓?實際上排洪入海也是資源浪費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宁省| 娄烦县| 七台河市| 光山县| 常宁市| 承德县| 晋宁县| 团风县| 交城县| 新邵县| 白沙| 武定县| 新绛县| 靖安县| 长顺县| 绥德县| 稷山县| 长岭县| 庆云县| 梁平县| 鄯善县| 静乐县| 新昌县| 栖霞市| 湘潭县| 新密市| 名山县| 祥云县| 个旧市| 江孜县| 三原县| 贺兰县| 喀什市| 云林县| 台东县| 澄江县| 六枝特区| 电白县| 郧西县| 乌兰察布市| 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