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以來,嚴端素和20多名志愿者利用課余時間,為農民工子女輔導作業。然而半個月前,嚴端素卻突然收到昆明市五華區教育局的處罰決定書。
“平民教社”為20個農民工子女輔導學業
云南昆明市五華區龍泉路泰旸新城商業步行街222號“真善美書屋”內,一處約25平方米的場地,4張捐贈來的舊辦公桌,就是嚴端素等人輔導農民工子女寫作業的地方。
“周一到周五傍晚6點到7點半,我們給這些孩子輔導英語,教他們寫作業,周末有時還帶他們包餃子、去山上揀楓葉。”嚴端素說,雖然地方狹小,但這里是孩子們的樂園。
今年6月從云南財經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的嚴端素,老家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縣碼口鄉。從高中時起,父母就一直在外打工,同樣是農民工子女,嚴端素深知這些孩子們生活、求學的艱難。“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小孩玩耍時,掉進大觀河里淹死了。后來才知道,小孩的父母外出務工,沒人管他。這對我觸動很大。”
緩過神來,嚴端素決定為農民工子女做點事。2009年8月,她來到一些農民工聚集的地方,花了3天時間,一家一家敲門去找“學生”——還在上大學的嚴端素想利用課余時間上門給農民工子女輔導作業。一開始很多家長不理解,認為這是一種打擾,甚至不相信會有這么好的事。被誤解的嚴端素沒有放棄,最后,她找到了3個孩子。
“這些孩子都跟父母一起租住在城中村里,燈光昏暗、擁擠嘈雜、人來人往的,輔導進行得很不順。”嚴端素說,2009年11月,“真善美書屋”得知她的舉動后,拿出書店里的一小塊場地給孩子們作輔導場所,志愿者也逐漸增加到20多名。“大家拍板把這兒叫做‘平民教社’。”
10歲的李沛霖到“平民教社”已經兩個多月了。“老師教我做作業、學唱歌、學英語,有時還跳舞、打球,我很喜歡這里。”
志愿者們的愛心行為很快贏得了孩子們及其家長的認可。平時來接受輔導的農民工子女穩定在20個左右。
被指無證辦學、影響其他學校招生遭叫停
正當志愿者們感到小有成就時,12月7日,嚴端素收到五華區教育局送來的處罰決定書,說他們“未經教育部門注冊登記,擅自招生辦學”,要求“暫停招生輔導,重新選址,走正規的程序,完善辦學手續。”
“難道志愿給農民工子女輔導作業,也算違規嗎?”嚴端素想不通。“收到處罰決定書那天,我們就按規定停課了。但孩子們還是來了,他們守在門口不肯走,后來就到旁邊廣場凳子上去寫作業。大冬天的,馬上又要期末考試了,萬一感冒怎么辦?”
志愿者羅斌宏是云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大三學生,也來自農村。“在這里接受輔導的農民工子女大多基礎很差,在學業功課上甚至趕不上我們當時的水平。能有這么一個場所給他們提供輔導,還是免費的,不挺好嗎?現在被叫停了,我覺得不公道,不可思議。”
五華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于情這的確是應該支持的愛心行為,但于理,“第一,輔導的地點不恰當,影響了附近一家正規培訓學校的正常招生;第二,志愿者活動需要本著規范的原則,嚴端素他們的輔導沒有經過教育主管部門批準,而且還對部分學生收費了,這就不能算是純粹的志愿行為。如果不叫停,可能就會有居心叵測的人效仿,最后受傷害的仍然是廣大家長和學生。”
嚴端素沒有否認收費的事實。“我們的志愿行為要想一直做下去,沒有經費保障肯定不行。”原本計劃只為上小學的農民工子女提供輔導的“平民教社”前前后后輔導了幾名非農民工子女或初中生,總共收費2300元。據嚴端素提供的賬單顯示,這筆錢被用于購買白板、手工紙、橡皮泥等教具,以及志愿者進行農民工子女調查、培訓的打印費等,目前還剩余518.4元。
昆明民族中學初二學生楊斯婷曾在“平民教社”接受過一個學期的輔導。楊媽媽告訴記者,“因為我們是本地人,一開始教社還不接收。后來我們主動提出給點輔導補貼,他們也拒絕了。但是孩子每天都去那兒做作業,課余時間還學跳舞什么的,時間長了,我們覺得過意不去,就給了兩百塊。”
教育部門希望社區提供文化教室供上課
“接到處罰決定書那一刻,我還不知道這算不算招生辦學。但是,當天我們就停課了,孩子們不愿意走,都是我們一個一個勸回去的。”嚴端素委屈地告訴記者。
“這幾天有很多家長和學生打電話來,問什么時候上課,大家都希望能盡快復課。但我們沒有錢去租教育局要求的200平方米的場地作輔導場所,打工子弟們也沒有這個經濟能力,我們該怎么去‘走正規程序,完善手續’呢?志愿者老師這幾天可以堅持到孩子們家里去輔導,但長此以往呢?”嚴端素一籌莫展。
“我們也想不出用什么辦法來幫他們,但是希望教社可以繼續辦下去。”李沛霖的媽媽對記者說,“我們農民工文化素質低,也沒有經濟條件請家教,女兒回家做作業,不懂來問我,我也認不得。顏老師他們免費給我女兒輔導,我們真覺得是大好事。”
12月15日,嚴端素向五華區教育局提交了的《關于請求撤銷處罰決定的申請》,但至今沒有收到回復。
“我們歡迎大學生奉獻愛心,真誠地回饋社會。但是,愛心也需要守規則,守法律。”五華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明確規定,必須取得當地行政教育主管部門的審批,拿到行政教育許可證才能開展辦學。
五華區教育部門同時表示,“我們會積極聯系社區、街道辦事處,希望他們能將社區文化教室提供出來,作為志愿者輔導農民工子女的場地。這樣,愛心行為有了組織,也不牽扯任何費用,就能夠開展得更好。”
云南凌云律師事務所律師、云南省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李春光認為,志愿者們的行為是否屬于“擅自招生辦學”,值得商榷。作為志愿者,應該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作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行政理念從“單一管理”轉變為“綜合服務”,充分發揮志愿者的力量,加強對農民工子女的教育輔導和生活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