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米出口主要集中在7個國家。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2007年世界大米國際貿易量約3000萬噸,其中最大出口國為泰國,為870萬噸,其次為越南,出口量為450萬噸,印度與越南出口量相近,為440萬噸。美國大米出口量為330萬噸。巴基斯坦大米出口量300萬噸。出口量超過100萬噸的國家還包括中國和埃及。上述7個國家的大米出口量占世界大米出口總量約88%。
世界大米進口國則相對比較分散。2007年進口相對較多的國家依次主要有菲律賓,為190萬噸,尼日利亞160萬噸,印度尼西亞為150萬噸。歐盟作為一個整體進口110萬噸。中國、伊朗和伊拉克分別進口100萬噸。
世界大米主要產區是亞洲。2007年亞洲大米產量3.9億噸,占世界大米總產量的91%。其中,中國為世界大米最大生產國,占世界總產量的30%。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大米生產國,產量9330萬噸,印度尼西亞大米產量3500萬噸,越南和泰國大米產量都超過2000萬噸。大米生產除了絕大部分集中在亞洲外,非洲大米總產量為1450萬噸,北美洲大米總產量630萬噸。
世界大米消費者同樣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2007年亞洲大米消費量約3.8億噸,占世界大米消費總量的88%。一般來說,大米生產大國都是大米消費大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前四大國消費的大米占世界消費總量的63%。超過1000萬噸的其他大米消費大國還包括菲律賓、泰國等。
由于近年來一些大米生產和消費大國受到較重的干旱影響,產量減少,庫存水平下降,主要依賴進口實現國內市場的供求平衡。但是,2007年全球農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一些大米出口國采取鼓勵進口和約束出口的政策,使世界可供貿易大米量減少,導致大米進口國米源供給緊張,大米供求形勢進一步惡化。
李國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