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1次27人組團考察地球最低點,世界紀錄被直接刷爆到無意義!
人類最難到達卻又到達過的地方是什么?你可能會脫口而出,登月!沒錯,到目前為止,只有美國6次12名宇航員登陸月球,登月之難,以至讓很多人都懷疑,美國登月只是一場陰謀。但還有一個地方是人類最難到達的,能夠到達的次數和人數比登月還少,這就是地球最深的地方——寧靜的馬里亞納海溝,此前只有4人4次到達,遠遠低于登月次數和人數。不過現在,馬里亞納海溝的寧靜已被打破,央視網12月6日報道,中國的“奮斗者”號深潛器像下餃子一樣,21次讓27位科學家抵達地球最深處,進行科學考察,并發起《馬里亞納共識》倡議,共享科考樣本和科學數據,讓地球最深處成為人類的共同領地,國際大科學合作的平臺。馬里亞納海溝之所以非常難以抵達,在于它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月球表面是極度的真空,沒有任何壓力,而馬里亞納海溝則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是海洋中140億億噸水壓力的最高點,上方水柱的壓力高達1086巴,也就是海平面標準大氣壓的1071倍,相當于2100頭大象的重量壓在一平方米的面積上。在這樣的壓力下,連水都被壓縮了,密度增加了4.96%,溫度約為1℃到4℃。你就可以想象,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任何人,任何常規潛水器下去,都會變成一堆肉泥或零件,這也是人類很難到深海探測,馬里亞納海溝底部連月球探測次數都趕不上的原因。1960年1月23日,美國海軍中尉唐納德·沃爾什(Don Walsh)和雅克·皮卡德(Jacques Piccard)駕駛深海潛艇“里雅斯特號”(Trieste),第一次抵達這個從無人類到達的地方,深度為10,916米,才發現這里是比目魚和蝦等動物的家園。2012年3月26日,加拿大導演詹姆斯·卡麥隆駕駛單人深海潛艇“深海挑戰者號”(Deepsea Challenger)抵達10,898米的海淵底部。2019年4月28日和5月1日,美國探險家維克托·維斯科沃駕駛“極限因子號”(DSV Limiting Factor)兩次到達海溝底部,最深處達10,928米, 刷新了世界紀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由中國船舶集團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第七〇二研究所)于2016年開始研制,搭載了多種科考儀器和設備,國產化率96.5%,在作業能力、作業時間、載員人數、高安全性、高精度自動航行、高速數字水聲通信等方面,綜合性能領先全球同類裝備,在深潛這一領域,中國技術可能已經是事實上的No1了。2020年11月10日,奮斗者號將三人同時送入了地球上最深的海底,坐底深度10909米。奮斗者號本就是為常規科考任務設計的,此后就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了其下餃子般刷新世界紀錄的歷程,在12月5日返回三亞前,一共進行了21次萬米深潛,將27位科學家和潛航員送到地球海洋的最深處,讓萬米深潛變成了常規作業,世界紀錄已經失去了意義。2020年11月10日,世界上首次將3人同時送到地球上最深的海底;
2020年11月13日,奮斗者號通過央視總臺實現全球首次萬米海底電視直播;
讓中國萬米深潛次數和人數遠超其他國家,居世界首位;
世界上首次女性潛入萬米深度,一共有3名女科學家、女潛航員抵達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
67歲的科學家汪建成為中國首位完成地球南、北極區考察,登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以及下潛至全球海域最深處開展萬米科考的科學家,也是全球實現這一紀錄的最高齡人士。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利用奮斗者號大深度、高精度的作業優勢,采集了一批珍貴的深淵水體、沉積物、巖石和生物樣品,為對比開展不同深淵特種環境、地質與生命等多學科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和樣品。最為可貴的是,科學家們已承諾這些數據將全球共享,并邀請國內外科學家一起參與科考項目,探索深海地球科學系統的形成與演化、生命起源與環境適應、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等重大科學問題。這次科考中的另一個明星,是新研發的“悟空”號全海深自主式水下無人潛水器,四次潛深都超過10000米,最深一次達到了10896米,是世界上僅有的五臺能夠到達這一深度的潛水器之一。此前在2020年5月8日,俄羅斯紅寶石海洋機械中央設計局制造的世界第一艘自主水下載具Vityaz-D,到達了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10,028米,俄羅斯海軍已計劃用其替換無人深海潛水器艦隊,以進行軍事行動。奮斗者號的常規應用,意味著對人類來說難于登天的萬米深淵,已經可以來去自由,地球上已經沒有任何地方能阻止奮斗者號自由航行,海洋中不再有任何禁區可以阻止它的進入。而奮斗者號更深遠的意義,在于建造深海潛艇、深海科考站等,甚至為人類文明未來有事時建造海底末日避難所儲備技術,以及為探索外太空深海世界,比如木衛二、土衛二打造冰下海洋探測器。像馬斯克的可重復使用火箭一樣,如果我們能在奮斗者號的基礎上發展出一個廣闊的領域,就可以像太空商業化一樣,促進人類文明走向更多的未知世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