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經過近10年的努力,美國阿波羅11號終于成功登月月球,留下了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的第一個腳印。就在這時,宇航員接到了地面中心的指令:發現阿里斯塔克斯隕石坑有一道閃光,請前往查看!
這個故事已經過去了50多年,由《時代雜志》發表在1969年7月25日的刊物上。
指令長阿姆斯特朗還沉浸在登月的興奮中,突然接到了一道令人有些擔心的指令,來自休斯頓地面中心:我們接到一位天文學家的報告,在阿里斯塔克斯隕石坑附近發現了一道閃光,如有時間,請前往查看。
阿姆斯特朗立刻抬起頭,望向北面的阿里斯塔克斯坑,驚訝地發現,那里似乎確實比其他區域亮,便立刻向地面中心報告:
嘿,休斯頓,我看到了阿里斯塔克斯坑,那里確實有一個地方比其他區域更亮,似乎有一些熒光。
這個閃光究竟是什么呢?
事實上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閃光現象并不是第一次發現,幾百年前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們就觀察到了這種神秘的明亮閃光,并將其稱為月球瞬變現象。
阿波羅11號登月的時候,西德波鴻的一位天文學家通過地面望遠鏡發現登陸點附近出現了一道閃光,趕緊報告給了休斯頓地面中心。
竟然出現了如此巧合的事情,休斯敦當然不敢怠慢,趕緊讓月球上的宇航員們前往查看。
阿姆斯特朗究竟去沒去看,故事的結局究竟是怎樣的,我暫時還沒查到,不過月球瞬變現象究竟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神秘的閃光呢?
歐洲空間局在2015年創建了一個項目,名為NEO月球撞擊和光學特性(NELIOTA)研究。
這個項目將希臘科瑞奧那瑞天文臺一臺1.2米口徑的望遠鏡指向月球,開始了長達22個月的專項觀察活動。
科瑞奧那瑞天文臺這臺望遠鏡是地球上地球上專門用于監測月球的最大望遠鏡,借助大口徑的光學儀器,可以探測到極為微弱的閃光。
雖然月球離地球很近,但對月球進行持續觀測卻非常困難,因為從地球上看,月球相對于其他天體來說運行很快,陽光、天氣及月相等因素都困擾著科學家們。
在22個月的時間里,科學家們實際只得到了90個小時的觀察時間,期間發現月球上一共發生了55次閃光現象,每次只持續幾分之一秒,非常難以捕捉。
科學家們據此推算,如果按整個月球表面來算,平均每小時大約會發生8次神秘的閃光現象,看來月球表面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死寂。
那么,這些神秘的閃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并不那么神秘,這是月球表面遭遇流星和小行星撞擊而產生的短暫閃光。空曠的太空并不完全空曠,仍然有很多細小的碎片和微粒在高速運行,撞擊月球后就會產生在地球上能看到的閃光。
不僅是月球,地球也持續不斷地受到流星和小行星撞擊,也會發出短暫的閃光,只是這些閃光絕大多數根本無法發現而已。
那么觀察這些閃光又有什么意義呢?由于身處地球,我們很難發現這些碎片和微粒的撞擊,而通過觀察它們對月球的撞擊,就可以詳細地了解近地天體的大小、分布,撞擊的速度、頻次,以確定它們是否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這些數據可以說非常重要,結合全球范圍內的其它小行星檢測項目,科學家們可以據此制定主動行星防御計劃及小行星偏轉任務,一旦未來真的有某個小行星想撞擊地球,給全人類和地球生命造成巨大災難,它也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