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部今天發出預告,稱部長詹妮弗·格蘭霍姆和負責核安全的副部長吉爾·赫魯比,將于美國時間周二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宣布“一項重大科學突破”。
就在外界紛紛猜測的時候,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三位消息人士的話曝光稱,位于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國家點火裝置已實現核聚變反應,并產生了120%的凈能量增益。這意味著美國的“人造太陽”已經取得成功了嗎?
國家點火裝置在3個足球場大小的各種裝置上,產生192束高能激光,經過級級放大后,匯聚到中心轟擊一個直徑1毫米的氘氚燃料膠囊,使其瞬間坍縮內爆,在1億度的極端高溫和1000萬個大氣壓下觸發核聚變,釋放出高能中子及其他形式的能量。
此前在去年8月8日,該裝置已點燃了氫聚變,但能量只有輸入能量的70%,此后一直未能重現這一過程。這是因為要將巨大的能量匯聚到極小的一點上,條件極為苛刻,哪怕是極度細微的時間空間誤差,都可能導致膠囊內爆不均勻,無法達成點火的條件。
上個月,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聲稱,已經找到了用磁場約束核燃料膠囊的辦法,可以讓內爆能量直接翻倍,并在低功率測試中,能量已達到了沒有磁化時的三倍。這意味著如果全功率運行,可能會提高點火成功的幾率。
《金融時報》曝光后,國家點火裝置證實,過去兩周確實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實驗,但確切的收益率仍在計算中,目前還無法確認是否超過了門檻,分析過程完成之前的消息都是不準確的。
不過有兩名了解結果的人士表示,能量輸出確實高于預期,并且導致了一些檢測設備的損壞,因而讓分析變得更為復雜,科學家們正在進行廣泛的評估。
人造太陽被認為是人類能源的終極夢想,是人類文明未來發展的關鍵。
目前正在研發的人造太陽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托卡馬克裝置,在強大的磁場中約束高溫高壓的等離子體,使其達到氫聚變點火的條件,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的方向,目前有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中國東方超環、韓國KSTAR正在研發和實驗。
第二個方向就是國家點火裝置,用超高能的激光轟擊微小的核燃料,使其坍縮內爆,模擬太陽內部的環境,實現氫聚變點火。
上月英國一家初創公司曝出正在走第三條路,類似于國家點火裝置,只是把激光換成了用火藥的軌道炮,據說已觸發了氫聚變。目前正在將軌道炮改成電磁炮,并且要搞成火花塞那種脈沖式點火,每90秒點燃一個“小太陽”,來實現聚變能量的輸出。
現在來看,美國的人造太陽似乎反而走在了前面,根據知情人士爆料,這次實驗產生了約2.5兆焦耳的能量,是輸入激光能量2.1兆焦耳的 120%。周二的重大科學發現會確認這一點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旦這個消息被證實,這將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人類歷史上將第一次實現輸出能量大于輸入能量的核聚變點火,這意味著整個世界的游戲規則將可能被改變。
然而在規則改變之前,鑒于地球暖化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更加節約能源,控制碳排放,以免人造太陽還沒造出來,地球氣候卻崩潰了。
但這個冬天還真特么冷啊!你肯定也不想氣候還沒崩潰,自己先崩潰了。看看這款輕巧的小太陽取暖器,節能省電,放在桌子上隨時烘手煨臉,關鍵還只要34.9元,我都有點不敢相信,趕快點擊購買吧,溫暖一冬就靠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