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星艦或沖向18公里高空,猝不及防人類就將成為星際物種?
從今天開始,我將著重介紹馬斯克及SpaceX公司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比如獵鷹火箭、星艦的技術關鍵、幕后的一些東西等等。這些資料來自我平時看到的各種外文材料,通過深入挖掘其實質及內在聯系,希望能更深入地探討太空方面的知識、技術和太空商業化對人類文明演化的意義等等。由于資料來源無法一一查證,加之水平有限,可能會有一些錯誤,甚至認知有誤的地方,歡迎指出探討。
馬斯克火星星艦的目標已越來越明確,最近更多次重復強調,要在2050年前運送100萬人到火星,建造巨大的火星城市。是什么讓馬斯克具有如此強烈的信心,人類真的已在猝不及防之下,即將成為科幻概念中的星際物種了么?綜合最近透露出來的消息,首先是猛禽火箭發動機的性能已得到不斷升級。根據馬斯克的說法,在去年打破俄羅斯RD-180的紀錄,燃燒室壓力超過270巴后,SpaceX的工程師沒有懈怠,一直在科技攻關,目前猛禽的壓力已超過了300巴,并在最近達到了330巴(持續時間未知),這意味著性能的巨大提高,推力已從設計的200噸提升到了225噸。這已經超越了俄羅斯的另一個發動機RD-701,并刷新了火箭發動機燃燒室中達到的最高壓力的世界紀錄。俄羅斯看著自己的紀錄一個個被打破,心中的酸楚可想而知。猛禽發動機本來已是最先進的火箭發動機了,推力的進一步提高可能已經讓它到了“沒朋友”的地步,馬斯克因此已提出要將獵鷹超重型火箭助推器的31臺發動機設計減為28臺,除了降低火箭重量節約燃料增加載荷外,數量減少意味著控制更簡單,故障幾率也會相應減小。另外就是博卡奇卡工廠生產能力的不斷提升。馬斯克昨天聲稱,星艦SN8將會在一周內安裝好機頭的鼻錐,以及控制方向的大型襟翼。這意味著真正全尺寸版星艦最主要的構件都已就位,高達50米的星艦即將成型,未來需要進行的是控制系統的打造、測試,以及星艦的內部“裝修”等。按照目前的進度,如果星艦SN8真的在一周內成型,那么經過兩次靜態點火測試及其它地面測試后,可能很快就會進行一次試飛,而這次試飛,將會安裝三臺猛禽發動機,并可能飛到18公里(60000英尺)的高空(馬斯克語)。看來星艦離我們真的是越來越近了,然而這卻是被逼無奈的選擇。最近波音公司的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在跳票3年之后,終于進行了第一次地面全時點火測試,巨大的轟鳴讓這款號稱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憤怒咆哮,似在向馬斯克發出最后的示威和挑戰。根據波音的計劃,SLS很可能會在明年進入軌道,這意味著星艦如果不能盡快升空的話,SLS很可能仍能保持對星艦的打壓態勢,至少在未來幾年內死死壓住星艦,畢竟SLS才是NASA的親兒子。越來越多的專家已開始看好馬斯克的星艦,已耗資190億美元的SLS則受到越來越大的批評,馬斯克需要的是在SLS的身上使勁踩上一腳,讓它徹底消失或變成可有可無的星艦替補,才能在太空商業化中搶得先機,形成壟斷,獲取超額利益。所以SLS絕對是馬斯克心中最大的眼中釘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后快。而加緊星艦的研發,盡快讓星艦進入軌道,就是拔刺的最好辦法,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說,星艦可能都會很快進行20公里的起降測試。看看,形成競爭是多么的重要,為了打敗波音的SLS,馬斯克已經完全是在拼命了。而SLS呢,依然按部就班慢吞吞不思進取,以致曾在2009年到2017年擔任美國宇航局(NASA)局長的查爾斯·伯爾登(Charlie Bolden)周五預測說,SLS將會消失,在拜登政府或下一屆特朗普政府期間,它可能會消失……因為在某個時候,商業實體將迎頭趕上。他們確實會制造出像SLS這樣的重型運載火箭,它們能夠以比NASA便宜得多的價格進入太空。沒有競爭,就沒有勝利。馬斯克的即將成功證明了一點,借助國家力量搞壟斷沒有出路,即使太空領域也不行,SLS被淘汰可能只是時間問題,以及納稅者還愿意浪費多少錢的問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