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夕夕醬 · 主播 | 安東尼
十點讀書簽約作者
叔本華曾經說過:“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又感到寒冷。” 而真正的高情商,就是把握一個恰到好處的度,讓人相處舒服。 或許他不是人群中最有趣的那一個,但和他相處的每分每秒,都讓人覺得輕松愜意;或許他不是好友里最熟識的那一個,但和他相處的點點滴滴,都讓人感到舒服自然。 其實,他和普通人沒有什么兩樣,只是多了一些發自內心的善良。 說話有節制 海明威說:“我們用兩年的時間學說話,卻要用六十年時間學會閉嘴。” 如果說,會說話是一種本能,那么,學會沉默就是一種修養。 因為,“說”,是一種表達;而“不說”,是一種表態。 《紅樓夢》?中有一回,賈母帶著寶玉、黛玉等眾兄弟姐妹們一起看戲。 戲臺表演結束后,因賈母喜歡臺上唱戲的小旦和小丑,特地叫她們過來打賞。 這時候,眼尖的王熙鳳便伸手拉著其中一個戲子,和大家說到:“這孩子扮相上活像一個人,你們看像誰?” 眾人一聽,心里都已猜著了八九分。寶釵只是輕聲一笑,并不言語,了解黛玉脾氣的寶玉,亦不敢說,唯有心直口快的湘云,脫口而出:“倒像林妹妹的模樣兒。” 要知道,在當時,戲子是沒有地位可言的。把一個大戶人家的小姐比作戲子,無疑是一種極大的冒犯。 一聽到湘云這話,起初還跟大家有說有笑的林黛玉,立馬陰沉著臉,離席而去。 急得寶玉連忙跟湘云勸道:“林妹妹是個敏感的人,別人都不說,云妹妹,你何苦一定要說出來得罪人呢?”
《弟子規》里,有這么一句話:“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有時候,脫口而出的一句話語,會讓場面變得尷尬;不假思索的一番言論,會讓氣氛變得緊張。
侃侃而談,未必就是智慧;說話有節制,反倒能顧全體面。
就如史鐵生在《靈魂的事》一書中所說:
??沉默常常是必要的,沉默可以通向有聲有形的語言所不能到達的地方,就像浪,舒緩下來,感悟到了水的深闊、水對浪的包容、水于浪永久的夢想意義。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有些話適合止于唇齒,有些事適合埋在心里。
做事有分寸
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家老宅”,是劇組向一對老夫婦臨時租借,用來拍攝的。
隨著《都挺好》的熱播,劇中的“蘇家老宅”也跟著火了。
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蜂擁而至,打卡留念:有直播敲門的,有跟屋主老人合影的,甚至有人半夜敲門大喊:“蘇大強在家嗎?”
可憐的屋主老夫婦,身體本來就都不好,天南地北來的游人,更是讓他們不堪其擾。
老太太甚至因為多次驚嚇、休息不好,犯病住了院。
有些青睞,若是越了界限,失了分寸,就會變成打擾。
正如儒風大家所說:“分寸,又像是榫卯之間的空隙,有了這點空隙,生活才能更加舒服。???”
而真正的高情商,就是把握一個恰到好處的度,讓人相處舒服。
在一檔美食類節目《拜托了冰箱》中,有一期嘉賓是姚晨。
按照節目慣例,主持人何炅會和王嘉爾一起打開姚晨的冰箱,了解冰箱食材。
當時,他們在冰箱里發現了一盒姚晨奶奶腌制的小吃,味道很好聞。??在征得姚晨的同意后,何炅讓在場的嘉賓們都嘗了一下。
接著,又翻出了一個價值不菲的大牌巧克力,姚晨介紹說,那是章子怡在她孩子百日宴的時候送的,一直都沒舍得拆了吃。
緊接著,姚晨很慷慨地說:“這個可以給大家分一下。”
王嘉爾說了聲謝謝之后,正打算拆開嘗嘗,卻被何炅不動聲色地拿開了。
可能當時王嘉爾沒有考慮那么多,認為既然主人應允了,那就開吃,但是何炅分寸感卻很好。
小零食可以分享,但貴重的東西,即便主人同意了,也不能隨便吃,況且當時有那么多人在場,姚晨是不好意思拒絕的。
率真不等同于沒有節制,親密不意味著真的無間。
古話說:“凡事過則損,需把握分寸。”
做事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尺寸。
其實,所謂的“分寸感”,就是懂得用心里的尺子,去感知旁人的心中所想,并努力配合。
心中有尺,行事有度。讓相處的雙方都覺得舒服,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人與人走近,需要換位思考;心與心貼近,也需要換位思考。
有時候,從泛泛之交到惺惺相惜,只不過是多了一些將心比心的體諒。
多年前,馮侖、馬云、郭廣昌、牛根生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老板,有一回他們去會見一個大企業家。
馮侖他們都很緊張,不知道見面時該說什么話,穿什么衣服合適,該坐哪一桌???......
直到吃飯的那一天,他們才發現,之前的擔心都是多余的,因為那位大企業家早已妥當安排好了一切。
電梯門一開,年近80歲的大企業家已在電梯門口候著,和每一位來賓一一握手,還雙手恭敬遞上名片。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不同的座次代表著不同的尊貴程度。
??為了避免大家因為座次問題而尷尬,那位大企業家特地準備了一個抽簽箱,他讓在場的20多個人抽簽,抽到幾號位就坐幾號位。這樣一來,完全沒有了尊卑之分,每個人都心安理得地選擇自己的座位。
為體現平等,20多個人,坐了四桌,吃飯時,不論親疏,大企業家在每一張桌陪聊了15分鐘。
臨走時,大企業家跟大家一一握手告別,包括在場的每一位的服務人員。
事后,馮侖說頗有感慨地:“這場飯局,整個過程讓我們每個人都很舒服。”
每個人生活在這世上,都各有各的難言之隱,也各有各的不知所措。
真正的教養,是看出別人的顧慮,并不動聲色地化解;明白別人的擔憂,并悄無聲息地解圍。
有時候,你多考慮一點,別人就會少為難一點;你多體諒一點,別人就會少尷尬一點。
有一句名言說:“如果我們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那么我們永遠不知道別人在想什么。”
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換位思考。畢竟,愛是會流轉的。你將心比心的理解和寬容,別人也會還以真心的體諒和珍惜。
相處舒服,是一個人的頂級情商
作家蘇芩曾說:“到了現在這個年紀,誰都不想再取悅了,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遠一點。”
活著,讓自己高興;做人,讓別人舒服。
你讓人舒服的程度,往往決定了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就如古人所說:“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人和人之間都是相互的,那些你讓人舒適的待人之道,最終也會成為善待自己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