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問我,'我已經按照許教授您推薦的方式來喂養,給孩子消食導滯搭配素食,但是為什么一恢復正常飲食之后還是容易積食呢?’。家長面對這種情況,經常苦惱不已,也非常打擊家長學習的信心。今天就詳細地和家長講一下,為什么孩子的積食會容易反復,有什么方法來應對。
我經常強調,控制好孩子的消化,減少積食就可以避免80%的病痛。但很多家長在調養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孩子反復積食,或者是積食怎么都消不干凈的問題,特別是剛開始給孩子調理積食的時候,會發現孩子積食的狀態很難改善。比如說,用新三星湯搭配素食的時候,舌苔會有明顯改善,但是一恢復正常飲食,孩子舌苔厚的問題又死灰復燃,家長一直找不到機會給孩子健脾,問題反反復復得不到解決。
孩子容易積食與三大因素有關
在每天的文章當中,我都會一再提醒,家長要堅持用好“10秒判消化”,每天觀察孩子的舌苔、口氣、大便、睡眠有無異常,積食時就要及時地消食導滯。今天我給家長提個小建議,家長可以用手機、相機記錄每天的舌苔舌象變化,在對比中學習和發現問題。
在此之前,家長要明白為什么孩子容易出現積食,我總結了三大常見的原因,希望能幫助到家長,讓家長對調理孩子脾胃有更加正確的認識。
● 容易積食是兒童生理特點決定的
我一直強調,孩子的生理特點是“兒為虛寒”、“脾常不足”。孩子生來就是脾胃虛弱,脾陽氣的動力不足,中焦脾土功能本來就較成人虛弱。一般的孩子正常飲食三五天也會出現積食,所以家長最好能每周安排1~2天素食來減輕脾胃負擔。當出現積食的信號時,家長也不要過度焦慮,積極干預調理即可。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這個“信號”能提示家長要及時地、合理地調整喂養方式。
● 過度喂養加重脾胃負擔
現在物質生活豐富,孩子基本上是天天喝牛奶,頓頓有肉吃,并不會缺少營養,反而會出現營養過剩的情況。豐富密集的營養攝入對孩子嬌嫩的脾胃是一種過度的負擔。家長要清楚認識到,孩子本來就容易積食,日常更要控制好飲食,合理攝入營養,吃得對比吃得好更重要。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反復積食的問題,也要反思一下,是否喂養方面的細節做得不足。以下就有兩大常見誤區,建議家長對照查看:
1、喂養方式過于固化:家長需要每天根據孩子的消化狀態來安排當天的飲食內涵。如果孩子已經積食或者沒胃口的情況下,家長還是繼續哄喂孩子,要求他必須吃完規定的份量,對脾胃是一種極大的損傷。正確的做法是,在孩子消化狀態不好時,家長要讓孩子少吃多餐,還要把食物煮爛,讓孩子吃軟、吃溫熱的食物。根據孩子的消化狀態,靈活調整喂養方式,也能改善孩子易積食的問題。
2、用寒涼食物改善便秘:當孩子出現便秘癥狀時,很多家長會習慣用香蕉、火龍果、酸奶、乳酸菌飲品甚至是涼茶來幫他通便。但這些都是寒涼之物,最耗傷孩子的脾陽。經常用寒涼的食物給孩子通便,短期會有效果,但長期以往會加重脾胃虛寒,孩子也更容易反復積食、反復便秘。特別在冬季,要減少孩子進食生冷寒涼的食物,盡量選擇平性的通便食療方,如新三星湯、紫薯雪耳湯水等。
● 濕邪困阻中焦脾土
孩子的消積效果不好與“濕”有關,濕邪困阻中焦,脾胃運化無力,就容易出現積食。這種情況對于長期生活在南方地區的孩子來說,就更為明顯了。
如果孩子經常出現大便爛、舌面水滑、齒痕舌的表現,就提示體內有濕。這時候,單純用三星湯的力度不夠,還要適當加入祛濕的藥材,如木棉花、陳皮等。家長可以嘗試增強了祛濕健脾效用的四星湯、五星湯,同時還要避免孩子進食肥甘厚膩、生冷寒涼的食物。在消化好的時候,要及時使用健脾方鞏固消積成果,從根本上改善孩子反復積食的問題。
反復積食與脾虛有關,耐心調養才能取效
假如孩子經過了以上調整依然沒有好轉,那很可能孩子的脾胃已經嚴重受損,這種情況在中醫看來屬于“脾虛夾積證”。
脾虛夾積,意思是多余的食物長期塞在脾胃,無法完全消化,脾胃一直超負荷運作,久而久之,脾氣越來越虛弱,連正常的飲食量都無法消化吸收,就形成了“脾虛夾積”。通常這類孩子還伴有反復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究其根源是長期喂養不當嚴重地損傷了孩子的脾胃與體質。
● 脾虛夾積的孩子表現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脾虛夾積,主要看他是否具有以下幾個表現,當他出現2個或以上的癥狀,那么大多數屬于“脾虛夾積”:
1、臉色發黃,形體較瘦。
2、常常沒有胃口。
3、餐后肚子飽脹突出,愛打嗝。
4、大便失調:大便稀爛、拉肚子、大便可見未消化的食物、便秘等等。
5、舌苔長期厚膩。
6、容易煩躁不安,夜間哭鬧。
積久致虛,“積滯”與“虛”可互為因果,如果家長觀察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上述表現,記得要及時調整,及早改善孩子的體質,才能長得好、少生病。
● 脾虛夾積的孩子要如何調理
調理脾虛夾積的孩子,家長需要更加多的耐心和時間,也需要從衣食住行情志醫療入手,更加系統地調脾胃。
孩子的脾胃像沙堆城堡一樣脆弱,給長期脾虛的孩子重塑脾胃功能的過程就像是“堆沙堡”,把沙子塑性堆得高的過程是“攻補兼施”,往沙子里加水的過程是“補脾健胃”。攻邪和健脾的時機都要準確把握,還要防止外邪外感像海浪一樣,一下子就把剛重塑的體質沖垮。
每當我看到脾虛夾積的孩子,我都忍不住勸說家長,一定要好好去學習《兒童脾胃課》,因為這類孩子的病根就在脾胃,問題都是吃出來的,必須通過日常“食養”來重塑體質。
1、長期素食不可取,消積別忘補脾
脾虛夾積的孩子身體長期得不到營養供給,多數都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脾胃想恢復運化,也是需要營養物質支持的,飲食上做“減法”只是為了騰出空間讓積食消退,虛弱的脾胃要重新運轉起來,還需要家長加柴點火,“補脾氣”才行。
為什么我強調使用新三星湯搭配素食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5天,因為一般的孩子通過1~3天的消食導滯就能基本恢復脾胃功能,如果超過5天沒有效果,其實就是提醒家長要調整方向,看看孩子是否屬于脾虛夾積的情況。調理脾虛夾積的孩子,我最常用的一個攻補兼施的食療方就是三星湯 白術佛手湯(食療方見文末),三星湯能消食導滯,白術佛手湯能加強中焦脾土的氣機運轉,協同運作,幫助恢復孩子脾胃功能。
2、把握好補脾力度
在消積取得成效時,家長就要抓緊時機健脾。補脾健胃才能修復孩子受損的體質,但要注意進補不能太過,否則孩子很容易虛不受補,出現“上火”的表現。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狀態,辨證地使用健脾養胃方(食療方見文末)等。但是如果家長剛開始時把握不準,也可以先嘗試用我的新四神湯,里面添加有南杏仁,增加了利腸通便的作用,不容易引起上火和便秘,2歲以上就能使用,而且適合所有體質的孩子。
3、配合外治法效果更佳
1)3歲以內用好小兒推拿:3歲以內的孩子臟腑嬌嫩,不建議太早太多地使用食療方,可以用效用溫和的新三星湯消食導滯,搭配小兒推拿手法健脾,也能起到日常保健的作用。具體的手法為:補脾經200次,揉二馬100次,上下捏脊5趟,揉足三里50次,逆時針摩腹300次,平補平瀉大腸經100次,順運內八卦50次。每天1-2遍,上下午各一遍,左右手都要做。
2)用好許暖貼:孩子對丁香、藿香、肉桂沒有過敏、無熱證的情況下,可以用兒臍貼健脾消積。建議貼敷中脘穴,每天使用1次,飯后1小時使用,每次1貼,貼2-4小時。可連續使用2~3天,搭配食療方效果更佳。
白術佛手湯加三星湯
材料:白術10克,佛手6克,土茯苓15克,陳皮2克,豬瘦肉適量,谷芽10 克,麥芽10 克 ,山楂 5 克
功效:
全方健脾與疏肝相結合,具有健脾化濕、理氣疏肝、調和肝脾的功效。
宜忌:
◆3歲以上辨證服用。
◆ 尤其適合脾胃虛弱、食積反復的小兒服用 , 可配合素食連喝 3 天。
◆ 蠶豆病可以用。
健脾養胃方
材料:白術15克,山藥10克,谷芽5克,陳皮1克,太子參5克
功效:
全方消補結合,既能健脾消食,燥濕利水,又能補益脾肺,益氣生津。
宜忌:
◆適用于體弱、易患病、面色差、胃口差的孩子。
◆3歲以上辨證服用。
◆蠶豆病可以用。
更多調理食療方可查閱
《兒童食療大全電子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