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林黛玉之死,現在一直鬧不清,有說病死的,有說淚盡的,有說上吊的,有說沉湖的。總而言之,林黛玉的死亡形式就目前來看不外乎這四種。總而言之林黛玉肯定是死了,在元春省親的時候,點了四出戲,而第四出戲“離魂”出自《牡丹亭》,脂批:伏黛玉之死。
那么在《牡丹亭》中杜麗娘就是病死,而且是害相思病,思春嚴重,最后一病嗚呼了。那么林黛玉從生下來體弱多病,自會吃飯就吃藥,或者說把藥當成飯吃,來到賈府林黛玉的病情加重,況且脂批就賈母讓為林黛玉配藥的時候,特意批語:為菖、菱伏脈。這條批語不應該泛泛讀過,既然賈菖、賈菱負責榮國府的配藥又被脂硯齋特意點出,至少說明林黛玉的死亡有很大程度上源于她的病。在紅樓夢中黛玉的影子是晴雯,晴雯因為受冤屈,又生了場悶病,被王夫人定性為“女兒癆”最后因病夭折,紅顏薄命。所以晴雯之死可以說是黛玉之死的一場預演。所以晴雯之死就是對林黛玉的隱喻。www.hysun188.com
而堅持林黛玉“沉湖”說的周劉二位紅學家,其中最大依據在于,林黛玉和史湘云聯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并且在紅樓夢中金釧就是投水自盡的,金釧跟林黛玉、晴雯屬于一類人,否則也不會被賈寶玉喜歡。金釧的投水,也是作者對林黛玉之死的隱喻。
在林黛玉的判詞中“玉帶林中掛”,根據這一句判詞,不少讀者認為林黛玉是上吊自殺的,其實這樣理解也很正常,古代女子自殺的方法基本上就這兩種,要么上吊要么投水,像尤二姐的吞金、尤三姐的自刎都屬于激進的自殺形式,一般的女子是不會選擇的。而紅樓夢中秦可卿選擇的就是上吊自殺,對于她的死,曹雪芹在畸笏叟的要求下給改了,其實曹雪芹對秦可卿的死法回目是“秦可卿淫喪天香樓”,而秦可卿是兼美,屬于釵黛合一。故而秦可卿之死,也是對黛玉之死的隱喻。因為無論秦可卿、金釧、晴雯她們雖然都是自殺,然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共同點,就是每個人跟賈寶玉的關系都非同尋常,所以每個人也都是林黛玉的化身。故而黛玉的最終結果跟這三個女人是一樣的,以死結束。正如黛玉抽的那支花簽“莫怨東風當自嗟”,而這首詩的上一句便是“紅顏勝人多薄命”所以林黛玉的命運早已注定,紅顏薄命古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