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問經濟學家張五常一個問題:“你知道為什么我的生意能做這么大?”
張五常笑了笑,說:“不知道,愿聞其詳。”
李嘉誠說:“因為每次生意時,我總讓對方賺的比我多,所以每個人都想和我做生意。”
這就是李嘉誠著名的“六分哲學”!也是他給兒子最寶貴的經驗。
曾有記者問李澤楷:“你的父親李嘉誠究竟教會了你怎樣的賺錢秘訣?”
李澤楷說:“父親從沒告訴我賺錢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父親叮囑過,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為什么只拿六分就可以了呢?
因為如果與他人合作生意,你拿六分利,給別人四分利,那么與你合作的人就會從1個變成100個,你可以從中賺到100個六分利。
而如果你拿了八分的利潤,只給別人留下兩成,那么與你合作的人會從100個變成5個,所以你賺到的就是5個八分利。
這樣一比較,結果就可想而知了。你越是想從合作伙伴身上賺到更多的錢,結果就賺得越少,因為大家都賺不到錢,所以不愿意跟你合作。
六分哲學是經商和做人的最高境界,精明的老板表示很受用。
六分哲學不僅用在生意場上,也可以用在員工身上。
有個工廠,他們生產的家具主要是賣給經銷商,再由經銷商銷售給客戶。
憑借著優質的產品以及出色的服務,工廠的生意越來越好,經銷商也越來越多。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經銷商們都紛紛轉向網絡上做生意,來工廠的次數也逐漸減少。客戶給他們下單,他們再把客戶的信息提供給廠家,讓廠家直接發貨給客戶。
有一天,工廠的一位員工覺得經銷商只是在負責獲客,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用做,而七成利潤都被他們賺走了,這有些不公平。
于是,他悄悄地把客戶的信息留了下來,并直接跟客戶取得了聯系,讓客戶在微信上下單,可以給客戶打9折。
客戶一聽是廠家直接供貨,無論價格還是商品售后都有保障,直接采購也無妨,于是就退了經銷商的訂單,在工廠員工的微信上下了單。
生意結束之后,這位員工高興地找到了工廠老板,說自己發現了一個提高收入的辦法,結果卻被老板大罵一頓。
老板教育他說:“這樣的吃相太難看了!如果我們只是想著自己多賺錢,而讓他人沒錢賺,那么今后就沒有人愿意跟我們做生意了。”
于是,老板讓這位員工主動跟經銷商承認錯誤,并向所有的經銷商承諾,工廠絕不撬他們的客戶。
不吃全魚,不僅是經商之道,也是為人之道。
“公司賺50萬,老板說終于還清了欠款;公司賺100萬,老板說沒什么利潤;公司賺500萬,老板說這錢要用于廠房的擴建……”
小李跟朋友們調侃,說自己公司年年賺錢,可老板都說缺錢,不愿意多拿一些出來獎勵給員工。
連續3年發年終獎,老板最多只愿意拿出利潤的5%作為員工的獎金。管理者給他建議,在利潤高的時候,盡量多拿一部分錢出來分配,結果老板說:“這些錢跟員工的貢獻關系不大,主要還是公司多年資源累積的結果。”
公司越是計較錢,因錢而流失的員工就會越多,因錢與公司計較的事情也會越多。
這家公司雖然在這3年中賺到了錢,可核心的員工也不傻,看著老板守著錢包不肯分錢,最終也紛紛選擇了離開。
有的老板先要賺到自己心中的預期值,才會考慮該給員工分多少錢。而也有老板,先想著讓員工賺到錢,然后才是公司賺到錢。
分錢的出發點不同,就決定了這家公司的未來和格局會有多大。
不論是經商合作還是對待員工,讓別人賺到錢,才能廣結善緣,做大生意。
懂得共贏,生意才會越做越大!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本人并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