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雪山日出
(圖片摘自網絡,致謝原作者!)
藍 田
云南是個多山的省份,山地和丘陵占全省總面積的94%。但數億年前,這里卻是一望無際的海洋,系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這一滄海桑田的變化,源于印度洋板塊對歐亞板塊的深情一“吻”。記得歌手樸樹的《生如夏花》里有這么幾句歌詞:“我從遠方趕來,赴你一面之約,癡迷流連人間, 我為她而狂野”。幾億年以來,印度洋板塊像個執著的愣小子,苦苦“追求”歐亞大陸,千萬里奔走,不辭辛苦,在他們激情“擁抱”之時,成就了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的威名。同時,一組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也冒出海平面,成為云南山脈的主旋律。
筆者曾查閱很多資料,試圖弄清云南山脈的來龍去脈。可越查越糊涂,越想深入了解越撲朔迷離。原因之一是山系與山脈的關系難以界定。往往山系中有山脈,山脈中有山脈。比如橫斷山,可以說它是喜馬拉雅山系的余脈,但也可以說它自成體系,稱橫斷山系。同樣,云嶺山脈可以說是橫斷山系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原因之二是山脈與高原交錯,形成獨特的山原地形。筆者曾因工作關系深入滇西北山區,當我們很努力地爬上一座高山的山頂時,才發現那并不是尖而高聳的峰頂,而是樹木森森的平緩高原。其三,山脈的名稱不統一,一同山脈,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名稱,不同民族也有不同的稱呼。
云南山脈的最大特點是:大多南北走向。究其原因,應該是印度洋板塊向北移動,與歐亞板塊相撞,并俯沖到歐亞板塊的下面。歐亞板塊的脆弱部分被擠壓、扭曲、變形,形成獨特的南北走向褶皺。拱起部分形成山脈,斷層、下陷部分形成河流、湖泊。所以,橫斷山系的系列山脈與河流都是相間而生,并排而列。
云南山脈的另一特點是:山脈與高原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飛機上鳥瞰云南大地,山不高聳,水不遼闊,感覺不到崇山峻嶺的氣勢。而當你乘坐汽車、火車到山區時,你會驚詫于云南山脈之險之峻,猶如身陷絕境之感。建設高速公路之前,云南的公路大多建在山腰,甚至鑲嵌在懸崖峭壁上。上面山峰高聳入云,下面深谷似通鬼門。當對頭車相遇時,必須得有一方停車避讓。
筆者原單位有一同事,出差前還沒有對象,可出差回來不久就結婚了。問其原故,嘆曰:你若去那鬼地方(指云南某山區——筆者注)一趟,回來也會學我的。只要駕駛員稍一愣神,不用辦任何手續,你就直達陰曹地府啦!
云南山脈還有一大特性,就是山石以風化巖為主,不宜攀登。風化巖經過長期冰蝕、風化、雨水沖刷,結構松散,遇到風雨等外力作用,就會脫落、崩塌。這也是云南多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主要原因。至今,云南還有很多山峰無人登頂或者無法攀登。
云南山脈的多樣性特征也十分顯著。首先,體現在走向多樣性上。橫斷山系的系列山脈基本上是南——北走向;無量山、哀牢山是東南——西北走向;烏蒙山是東北——西南走向。其次,體現在山體地質多樣性上。云南東部的山多是喀斯特地質山體,多溶洞和暗河;橫斷山脈的山體多是巖漿巖和風化巖山體;云南北部的老君山則是丹霞地質山體。
云南山脈中雪山眾多。云南本是低緯度省份,大部分區域位于熱帶和亞熱帶,但由于海拔較高,很多山脈的山頂終年積雪不化。尤其是橫斷山脈的多數山峰,雪線可以延伸到山腰以下。
云南山脈以橫斷山系的系列山脈為主體。橫斷山系,因其橫斷東西交通而得名。境內山水相間,峰谷相望,重巒疊嶂,樹木森森。自西向東有高黎貢山、怒山(碧羅雪山)、云嶺。聞名遐邇的“三江并流”奇觀就位于橫斷山系。云南的其他山脈還有蒼山、無量山、哀牢山、烏蒙山、拱王山。
高黎貢山是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的分水嶺。其雄、奇、險、秀的自然景觀,讓它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的火山活動遺跡留下很多地熱溫泉。著名的騰沖火山熱海更是吸引了中外游客的眼球。
怒山又稱碧羅雪山,為怒江、瀾滄江分水嶺。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就有10多座。著名的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太子雪山和云南最高峰——卡瓦博格峰(海拔6740米)均坐落在怒山山脈之中。
云嶺是橫斷山系東邊的一列山脈,又稱大雪山,是瀾滄江與金沙江的分水嶺。其主峰是大名鼎鼎的麗江玉龍雪山。另外云嶺也是云南?。ㄔ茙X之南——筆者注)得名的說法之一。
蒼山,又名點蒼山,是云嶺山脈南端的主峰,坐落在云南旅游勝地大理城邊。蒼山19峰峰回路轉,巍峨雄壯,18溪一路歡歌,奔騰不息,與洱海的風光旖旎交相輝映。蒼山雪是大理四大美景——“風花雪月”之最。
實際上,無量山和哀牢山都是云嶺向南延伸的余脈,應該算作橫斷山系的小字輩。前者因金鏞老先生的《天龍八部》而名聲鵲起。后者因元陽梯田而曝光率大增。
拱王山在昆明境內,其主峰海拔4344米,是滇中最高的一座山脈。因云南的名山太多,所以,盡管它清秀無比,也只能默默無聞地臥在滇東高原。相比之下,它懷抱中的轎子雪山和蔣家溝泥石流,名氣反而大得多。
本是汪洋大海,水族的美麗的天堂,卻因印度洋板塊的“狂野”與“執著”,讓這些在水中處于“青春期”的暗礁或孤島得以見到天日,并且“發育”成高不可攀的大山。面對眼前的這些山脈,讓人有一種“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慨。
(2011年7月19日于昆明)
烏蒙山一景
(圖片摘自網絡,致謝原作者!)
云霧繚繞的卡瓦博格峰
(圖片摘自網絡,致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