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總是習慣于拿著放大鏡來看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在父母眼里,常常渾身都是缺點。對女兒來說也是如此,雖說早已對父母的“橫挑眉毛豎挑眼”習以為常,但也是帶給她不小的壓力。女兒的反應則多半因心情好壞而異:心情好可以怎么說怎么聽,該改就改;心情一般就充耳不聞,說了等于沒說,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心情不好就經不起說,說了就哭,哭過還是不改。這天晚飯前,老爸說了女兒幾句,正碰上她心情不好,立馬就躺在沙發上哭了起來,直到吃飯方才停下來。飯后,女兒說回房間休息一會,很快房間里傳來音樂聲,伴隨著女兒歡快的歌聲。老媽小聲對老爸說:“聽到沒,自己在那減壓呢。”老爸聽著笑了起來,老媽繼續說:“我倒是希望她能把壓力都發泄出來呢,不要憋在心里。”老爸反思說:“我們自己也不是對什么批評都能虛心接受的,所以對孩子也得講分寸,適可而止,不要給她造成太大壓力,反而事與愿違了。”過了一會,女兒走出房間,神態恢復到正常狀態,做她的事情去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既要積極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又要以平和之心面對自己的弱點,自我減壓,揚長避短,讓好心情與自己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