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邕江向東流,
兩岸橫跨幾多橋?
一條邕江由西向東穿南寧而過,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到現在為止,南寧建了很多橫跨邕江的橋,至于建了多少座,那就數的有點眼花了。
很多人認識南寧的橋,基本上都是從邕江大橋開始,像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九十年代初在南寧混的時候,最初只有兩條橋,一是邕江大橋,二是邕江二橋(不知何時改稱中興橋),后來又有白沙大橋通車(也叫邕江三橋),到離開南寧那年,清川大橋(也叫邕江四橋)正在建設,還沒有完工。
后來隔了N年再到南寧晃的時候,橫跨在邕江上的已經有十幾二十條橋了,至于誰是五橋,六橋……十幾橋,那都不熟悉,不知道橋名,不知道順序,也分不清東南西北了。
那么多橋,每座橋當然就有自己的故事了,按人們的習慣,一般萬事講第一,往往“第一”的故事也多,所以,南寧的大橋就從邕江大橋講起了。
邕江大橋,印象中有著南寧橫跨邕江“第一橋”的說法,因為他開建于1960年1月,建成通車于1964年7月,感覺他就是南寧段邕江上的第一橋,但實際上,這個“第一”是有限制條件的,它只能算是“第一跨江公路大橋”!
為什么分這么清呢?還專門提到是公路大橋呢?
因為真正的南寧橫跨邕江第一橋,并不是它,而是邕江鐵路大橋(湘桂線),這鐵路橋是1956年2月開始施工,1957年8月1日正式通車,雖然這橋上只走火車,不走行人和汽車,但比邕江大橋早幾年,是永久性的跨邕江的橋,那邕江大橋只能另外找名目排第一了。
為什么在南寧先建跨江鐵路橋,而不優先建跨江公路橋呢?
這就是故事了。
其實,在邕江建鐵路,公路兩條橋,都是南寧同一時期的建設項目,是1954年和老大哥簽約援建建設項目內容之一。
之所以先建鐵路橋,是因為早在1951年2月23日的時候,湘桂鐵路的路軌已經鋪到南寧,為保證鐵路通行,就在今天邕江鐵路大橋上游400米的地方,修了木橋鋪軌,并于6月1日在木便橋正式允許列車通過,但列車上橋時,只能限定時速為10公里。
到了1954年和老大哥簽完援建協議后,以那個時代的種種條件,南寧也沒那個實力同時建造兩條橋,只能公路橋,鐵路橋二選一,鐵路木橋已經在用了,但明顯不太符合要求,當然就優先修建鐵路橋了,改善鐵路運行條件。經過一年多的準備,一年多的建設,1957年7月3日,邕江鐵路大橋竣工,成為邕江上第一座永久性跨江橋,也可以稱為邕江第一橋!
鐵路橋建成通車了,更讓人關注的公路橋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又是幾年的準備,1960年1月,在老大哥的援助下,邕江第一公路橋正式開工起建,但是,大橋工程剛干了半年,在1960年7月16日,各種原因之下,老大哥毀約了,全國范圍內撕了專家合同343個,科技合同257個,而南寧邕江大橋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老大哥專家這一走,邕江大橋的建設工程自然就受到了影響,因為在當時環境下,很多項目都中,老大哥專家的指導意見是很重要的,一定程度來說,帶有權威性和決策性,沒辦法,邕江大橋的施工不得不停了下來。
老話說,開弓沒有回頭箭,老大哥的專家是走了,可是已經開工的邕江大橋可不能這樣半拉子的就算了啊,沒了誰地球還是得轉,大橋還是得繼續建下去,于是廣西交通廳自己接手主持起了大橋建設工作,組織起柳州鐵路局,上海同濟大學等幾家單位,以及省內外的多家施工隊,一起協作,重新對大橋進行技術攻關,重新審視設計方案,決心用自己的力量建設大橋。
邕江大橋原設計是全長394.6米,主跨最大55米,橋面寬24米,人行道寬3米,光看這建橋數據,放在現在可能毫不起眼,還算不上什么大工程,除了本地人,估計沒多少關注度,但對于當時廣西來說,邕江大橋可是有著好多個NO.1,這是南寧地界上第一條公路大橋,也是廣西最大的公路橋梁工程。
在1960年前后的這個時代,從各方面條件來說,還是面臨很多困難的,所以經過幾個月的重新組織,在各方面的努力下,1960年10月,邕江大橋重新施工,但據一些資料的記載,到了1961年10月,工程又被迫停工,直到1963年3月才復工。
建橋的1000多個工人主要來自都安,馬山,賓陽等,當時技術比較好的上海的工程公司在協助建好1,2號橋墩,并培養了一些技術人員后,因為其他的工程任務,被調走了,那剩下的工程量,就全交給廣西自己的技術力量和施工隊伍來完成了。
1964年7月15日,全橋7孔,2個臺和6個墩的邕江大橋竣工了,這是邕江水系最早建成的跨江公路橋,最初的橋欄桿上有著鳳凰浮雕,據說這起因于南寧的“鳳凰城”故事傳說,只可惜在后來的瘋狂歲月中,所有鳳凰浮雕全被砸毀了,后來數次重新維修,也沒能惜復曾經的模樣。
所以,邕江大橋上的鳳凰傳說,也這只能是一代人的記憶了。
因為施工技術的落后,建設手段的不足,大橋的建設還是遇到有很多的難題的,如建橋墩,雖然都知道圍堰,沉井之類的手段,但大型的,專業的工程機械缺少,如混凝土傳輸設備,抽水設備,吊裝設備等等。
還有一些技術性的東西,很多人都沒見過,沒理解透,可以說都是邊學邊干邊總結,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最后才建成。
邕江大橋的建成通車,結束了南寧人擺渡過江的歷史,掀開了南寧城市建設重要的一頁,從此,建橋成為了南寧的一直延續的故事。
幾十年過去,由于時代的局限,和現在交通環境的改變,最初的邕江大橋已經難以適應當下的交通通行壓力,所以,幾十年間也有所維修,特別是2000年后,采用當下新的技術,新的工藝對橋進行了系統的加固處理,改善了大橋結構受力,適應了現代社會的人車往來,大大延長了大橋的使用壽命。
如今,建橋對于中國來說,不再有什么技術制約,技術壁壘,想要想不想建,該不該建的區別了。
南寧今天的十幾二十條橋,據說都有各自己特點,方便了人們的兩岸往來,也成為點綴南寧的風景。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