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實圖》是明代著名畫家徐渭留傳于世的代表作之一,是一幅立軸的作品,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此畫縱91.4厘米,橫26.5厘米,紙本、墨筆。是一幅以少勝多,以簡取勝,頗有大寫意派畫風并具有高度概括表現力的杰作。備受歷代藏家追捧。
這幅《榴實圖》,畫了一枝倒垂的石榴,碩果成熟,向日開口而裂,飽滿的石榴,滋潤透明,富有質感。蒼勁有力的枝干,稀疏松動的榴葉,豪放不塌,涉筆成趣,雖寥寥數筆,卻處處有畫境,筆筆見精神。畫面上留有大塊空白,使全圖氣勢磅礴,境界開闊,給觀者以無窮的回味。這幅畫筆墨無多,但很耐看,細細體味畫中的筆情墨趣,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藝術修養和筆墨功力,比一般大寫意畫家高出一籌。然而,畫幅的右上方題有徐渭的五言詩一首:“秋深熟石榴,向天笑開口。深山少人行,顆顆明珠走。”這首詩寫得自然明快,而畫圖寓意仍有懷才不遇之慨,只是更為含蓄。
大寫意派畫多為文人墨戲,比一般的寫意畫更顯得奔放、潑辣。其特點是只花片葉,隨意點染,縱橫利落,奇趣盎然,只求筆墨精練,富有情趣,氣韻生動,而不拘于真實的描寫。這種畫風,是明代花鳥畫的特色。作為水墨大寫意畫派的開創者,徐渭的功績是不容抹煞的。
徐渭生活在明代后期,是一位杰出的具有革新精神的文學家、畫家、書法家。他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如詩、文、書、畫以及戲曲等。尤其繪畫方面成就更加突出。他對山水、花卉、人物、走獸、蟲魚、瓜果等無一不能,尤善大寫意花鳥畫。據史料記載,徐渭中年開始學畫,繼承了梁楷、林良、沈周、文征明等諸家寫意花鳥畫的風格,而又不拘泥于程式,用筆恣肆狂放,潑墨汪洋淋漓。隨意揮寫的寫生畫法,可以看出他“不求形似求神韻”的意境。
徐渭的大寫意花鳥畫法,出現在明代后期的畫壇上,說明了當時的“文人畫”已經走向成熟,這一成就對于后來寫意花鳥畫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徐渭留傳后世的作品除了《榴實圖》、《墨葡萄》之外,還有《水墨花卉卷》、《芭蕉雪梅圖》、《蕉石圖》、《黃甲圖》、《墨荷圖》、《十賢集撰圖》、《驢背吟詩圖》等,為我國文化寶庫貢獻了一份重要的財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