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
一個孝順的人,能壞到哪兒呢'
孝順作為一種美德
談婚論嫁時,通常被拿來作為衡量另一半的重要標準
孝順本沒錯,但是孝順過頭,就是愚孝
對女人來說,丈夫的愚孝,才是婚姻最大的敵人
現在很多夫妻分道揚鑣都是因為有個不講理的婆婆加上一個愚孝的老公
下面這位女士婚姻遭遇,就是活生生的悲劇
我是北京人,父母是國企退休職員,大學畢業后我也順利進入國企,后來跳槽到某知名企業,目前年薪30萬,老公來自南方農村,憑借刻苦學習通過高考改變自身命運,目前年薪80萬,憑自身努力在北京買車買房。
我倆認識時20出頭,當年身邊不乏追求者,我還是選了身無分文的他,因為我看中的是他身上那股拼勁兒、迫切改變命運的上進心以及我認為的踏實,后來現實狠狠給了一巴掌,事實證明我太幼稚。
結婚后,孕期最后一個月,他把父母從老家接過來,下面是'愚孝'爆發
他父母說是過來照顧我,可實際情況是:在我肚子最大、行動最不方便的一個月,我給他們老人家做了整整一個月的飯,頓頓不落,一直到生產那天,午餐做了,下午去醫院緊急剖腹產。老公很滿意我的做法,滿意我把他父母伺候的舒舒服服!
孩子出生后,不管是因為孩子還是生活上有矛盾,他永遠站在他父母那邊,很多時候明明是父母錯誤至極的行為,他從來不分黑白對錯反過來指責我的不是'他們是我的父母!做的再錯我都不能說他們,你是我老婆,我只能說你!'
看著曾經深愛的男人,突然覺得好陌生,我終于明白'門當戶對'的意義,門當戶對并不是財富地位水平相當,而是思想層面,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一致,就算他后來再刻苦上進再發達也擺脫不了原生家庭帶來的愚昧!
我不奉陪了,我情愿離婚,給他足夠的時間精力孝順父母好了
余生,他再怎么孝順,與我無關
你過去一定是拼命地努力去做一個你母親可以輕視且折磨的孩子,因為你一直都害怕如果你不這樣做的話,你對她來說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摘自謝爾登·卡什丹的著作《客體關系心理治療》
什么是愚孝?愚孝就是不惜犧牲孩子、另一半的利益來滿足父母需求,為了滿足父母做出極大犧牲。
愚孝通常在這樣的家庭上演:父母對一個孩子無節制的索取,對另一個孩子無限制的付出給予。
為什么一些父母會無節制的索取?從特定文化背景下,從血緣宗親為價值觀來看,你永遠欠我們的,你也永遠還不完。就是說,僅僅因為生下孩子,一些父母就覺得是對孩子最大的恩賜了,認為孩子永遠欠父母的,因此可以無節制索取了。
反過來來看,這些被過度索取的孩子,難道他們就不覺得父母行為過分么,為什么反而無限制付出愚孝呢?
唯一可以解釋的答案:這是他們能親近父母唯一有效方式。
因為愚孝孩子小時候不被父母看見重視,沒體驗過被父母關注認可的感覺。長大后,父母的過度索取,讓他們有一種'我是最好的孩子'的感覺,看,小時候你那么重視他,對他那么好,現在還是我靠得住,還是我是最好的孩子吧。
由于童年時代一直被忽視,沒被認可的'我是最好的孩子'這一情結一直深埋內心,在心理學中有個詞叫'固著',就是說這個'固著'情結在心里固化成'我是最好的孩子'的夢想,將伴隨一生。
每個人都在填補生命的缺失,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填補童年缺失
婚姻中,愚孝男一門心思尋求父母認可,老婆本來就對自己好,他也不知道老婆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對父母認可的渴求自然高于老婆孩子。
愚孝男心理上無法與父母分離,即使結婚也無法建立完整意義上的家庭,你只是他原生家庭的衍生品,你再怎么付出,都成不了他的心頭肉。
健康的家庭關系,應該以夫妻關系為核心,其他的都屬于人際關系,心理層面無法與父母切割的人,心理年齡永遠是孩子,妻子是沒有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