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頭條教育聯盟的邀請
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看到這個題目,第一感覺是這個題目很大,因為培養孩子,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楚的,那么怎么來回答這個問題呢,我想從培養目標先談起。
作為家長,你是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事事順從、唯唯諾諾,完全聽話的一個人;還是想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具有自己思想、行為獨立,善于思考的一個人。
我的答案是第二種,相信絕大多數家長也會選擇第二種。但真正能做到的家長又有多少呢?
我家姑娘現在7歲,9月份開學就要上小學一年級了,目前對我家孩子的培養,我想著重從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規則意識、獨立意識、體育鍛煉、專注力等方面展開。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對于也老先生的話語,個人是十分贊同的,因此,在培養孩子習慣方面,也特別注重。
(一)、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對于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事當然是學習了,因此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很有必要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后,孩子可以自主的學習,家長有也可以省不少心。目前來說,對于還愛習慣的養成,我主要把精力放在了培養孩子寫作業的習慣以及閱讀習慣上面。
1.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對于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我也是積極主動的。主要采取的措施有,自己給孩子買書,給孩子在繪本館辦卡、給孩子從圖書館借書。
孩子上幼兒園前,我就從網上給孩子買了不少繪本故事書,沒事的時候,我會和孩子一起讀繪本故事。讀的時候聲情并茂、表情夸張,孩子被逗得哈哈大笑。讓孩子從讀書中感覺到樂趣,還在才有興趣去讀書。
小區里開了繪本館,一年收費768,我給孩子辦了個卡,孩子經常到繪本館讀書,也會借一部分來讀。
上個月,我給孩子到市圖書館辦了一張借書卡,孩子目前借了7本書,其中不乏300多頁的故事書,今天已經把第二次借的4本書都讀完了,孩子吵著還要繼續借書。
對于孩子讀什么書,目前來說,我是沒有什么規定的,孩子喜歡讀什么,就讀什么,按著她的興趣來就好了。
也許是我經常和孩子做親子閱讀的時候,采用夸張的語氣表情,孩子也會學著我的樣子給我們講故事,這也逗得我們一家哈哈大笑。
2.培養孩子的寫作業習慣。
孩子上學前班的時候,漸漸有了作業,對于孩子寫作業,我們提前和孩子商量好,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寫完作業可以看20分鐘動畫片,也可以玩玩具。沒有完成作業,其他的事是不可以干的。
剛開始,孩子還有各種想法,但是在我們的一再堅持下,孩子漸漸就習慣了,每天回家先寫作業,寫完作業,時間可以自由安排。
我們特意給孩子買了她喜歡的粉色的座椅板凳,希望給她一片寫作業的獨立空間。
寫作業這件事,將伴隨孩子十幾年,習慣養好了,對于孩子的學習我想是很有裨益的吧。
(二)、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
對于孩子來說,學習習慣重要,但是生活習慣同樣重要,因為學習和生活是相通的。
1.早睡早起,按時作息的習慣。
對于孩子來說,還處在身體發育階段,科學研究表明,在每天的21:00-1:00及5:00-7:00之間,孩子的生長激素分泌最為旺盛,是白天的分泌量的6倍。當然這個的前提是孩子在此期間是處于深度睡眠的狀態下。
關于這一點我是需要檢討的,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們通常休息比較晚,孩子相應的也就睡的晚了些,需要改正。
2.勤洗手,勤講衛生的習慣。
勤洗手,孩子在這一點上做的還是不錯的,還經常監督大人飯前洗手。
對于勤講衛生,我們給孩子買了她喜歡的 折疊浴盆,她是一泡進去就不想出來的。
孩子玩耍弄臟了的衣服,是馬上要清洗的,同時一般的衣服,孩子最多穿過兩次,孩子爺爺奶奶就給洗了。
3.良好的飲食習慣。
孩子平時是在幼兒園吃飯的,只有周末才在家里吃。有時候,孩子爺爺奶奶會說孩子挑食,我和孩子媽媽立馬會給孩子爺爺奶奶使眼色,同時告訴孩子她是不挑食的。我們不想給孩子貼一個挑食的標簽,告訴孩子他不挑食,孩子會慢慢喜歡上各種食物。
4.自己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對于孩子養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習慣,開始我是用獎勵來培養孩子這個習慣的,如果孩子又快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事情,那么我會給孩子。一個比較多的加分,當分數達到一定值比如100分,她可以用這100分,去換取她喜歡的玩具或者其他她喜歡的東西。
慢慢的當她形成習慣后,獎勵就會向其他方面延伸。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和學習習慣密不可分的,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單純的希望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不可能的。
良好的生活習慣,將會伴隨孩子一生,父母們要注重對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
規則是我們整個社會有序運作的基礎,也是為人處世的標準。
細想一下,生活中、工作中發生的很多問題,其原因都是不遵從規則,這給當事人的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同時也給社會增添了巨大的復旦。
在培養我自己的孩子方面,我是比較重視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的。
目前來說,我家孩子在這些方面做得還是比較好的,對于孩子能夠遵守規則我還是比較欣慰的。
規則,是我們和這個社會發生各種聯系的基礎,把握好規則,不能說孩子以后絕對可以成功,但是是可以避免大的災殃的。也許孩子不能飛黃騰達,但內心坦然也是一種幸福。
對于孩子的培養,我也很注重對孩子的獨立意識、專注力的培養。同時必要的體育鍛煉也是必不可少的。
1.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個人認為,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需要先培養孩子的獨立行為,行為獨立了,才有可能意識獨立。
我家孩子也經常把家里弄的一團糟,在家里把枕巾、枕頭、被子放在地板上,弄成一條直線,玩跳格子,我不阻止,我告訴孩子,玩可以,但玩過后,要自己收拾好。我想讓她能夠獨立的去做一些事,只要在合理范圍,不具備危險性,她大可以自主的玩。
行為獨立了,思想才可能獨立,思想獨立了,才能更好的指導行為獨立。
2.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我經常和我家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一次只干一件事。
吃飯的時候只吃飯,不能看電視,看電視的時候,不能吃零食。寫作業的時候就專心的寫作業。
我給孩子報了繪畫班,一周一節課,每節課90分鐘,孩子已經堅持學了一年多。
每天,我們會被生活中的誘惑打斷很多次,但通常一個好的念頭只在那一瞬間產生,被打斷、時間過了,再怎么費力地想,也是也不出來了。我想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每次只做好一件事,我想著對于孩子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吧。
3.注重體育鍛煉。
我家孩子比較瘦,因此對體育鍛煉更注重些。
陪孩子跑步、跳繩是我非常樂意做的事情。現在孩子還是比較瘦,但是耐力還是不錯的。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這樣的話,在家陪孩子寫作業,不如陪孩子進行體育鍛煉。我想李玫瑾教授是想強調,孩子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說了那么多的培養目標,怎樣才能培養好孩子呢?
父母培養孩子屬于家庭教育的范疇,而對于家庭教育,有人曾做過一個生動的比喻——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把對孩子的教育看成是一棵樹,家庭教育是樹根,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則是枝葉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根本,只有根本好了,枝葉才可能繁盛。
有人把老師比喻成蠟燭、園丁,父母的角色何嘗不是蠟燭和園丁呢。
蠟燭只有能發光、發熱才能照亮別人,園丁只有具備精湛的技藝才能更好的修剪樹枝。換句換說父母只有具備教育孩子的能量,優質的能量才能夠教育好孩子。
為此,作為父母之一的我,給自己定的任務是,要再次學習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尤其是兒童心理學。希望通過學習,準確的把控孩子的學習心理,從而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同時其他人的教育經驗、教育智慧也是值得借鑒的,不完全照搬,適當的借鑒。
善良、獨立、責任我認為是 每個孩子都應該具備的,和孩子的性別沒什么關系。不管是男孩、女孩都應該具備善良、獨立、有責任的品性。
善良是一個很好的品質,對于善良,是沒有性別之分的。
同時女孩子也需要更多的獨立,具備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獨立的經濟能力,能夠讓女孩不依附男人獨立生存。
同時對于責任,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擔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
對于小孩子的教育,旁敲側擊是個好辦法。
小孩子總是在悄悄的注意著這個世界。對于小孩子的教育,家長們無需上綱上線,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就是不錯的選擇。
曾仕強老先生曾講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小明非常淘氣,經常拿著媽媽的化妝品玩,小明爸爸媽媽沒有對小明進行說教教育,況且說教教育不一定管用。小明爸爸媽媽是這樣教育小明的:飯桌上爸爸、媽媽唱起了對臺戲。
媽媽說“隔壁的小紅出事了。”
爸爸配合媽媽問到“出什么事了?”這時小明已經注意到了爸爸媽媽的談話。
媽媽說“隔壁的小紅住院了,因為小紅玩她媽媽的口紅,小紅嘴上起了好多大大的泡,小紅被帶到醫院打了好幾天針......”
聽到這里,小明知道玩媽媽的化妝品,很可能會過敏,很可能要去醫院,還要打針,他再也不玩媽媽的化妝品了。
生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父母身體無礙,生育一個孩子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養育好孩子則需要很多專業的知識、智慧。需要父母做出 很多努力、以及犧牲。
【結束語】: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受教育水平、經濟情況、對教育孩子的認識都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始終認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父母的一種修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父母不斷的學習、實踐、反思,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我們的孩子。我是曉曉筆記,一個爸爸,一個教育的反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