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太常見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焦慮癥:從醫學專業的角度去講,大家可以把焦慮癥簡單分成兩類:一個是急性的,一個是慢性的。
?急性的就是咱們說的驚恐發作。心臟砰砰跳,血壓驟升,突然感到一種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伴瀕死感、失控感,患者好像覺得死亡將至,或奔走、驚叫、呼救,或暈厥等。發作一般歷時5-20分鐘,很少超過1小時。發作期間意識始終清晰,但警覺性增高。
?慢性的才是大家口口相傳的焦慮癥。擔心、害怕的問題變得不再單一,而是泛化了,體驗也變得多樣化。甚至出現周身不適,出汗,失眠,心動過速,心跳不規則,胸痛等,整個人感覺時刻緊繃感,像背上了殼子,不能放松。診斷焦慮癥,要符合上面問題至少連續6個月。很多人因為不能很好地識別和重視,最終遷延幾十年。
焦慮癥不可輕視
我們再來看一組數字,國外調查研究發現焦慮癥的患病率大約為5.6%~19.3%。我國1990年、2000年、2010年的焦慮癥調查出患病率分別為2.7%、5.0%、7.57%,明顯看到,焦慮癥患病率逐年上升,得焦慮的人越來越多。
國內對群眾的焦慮障礙大眾知曉情況調查發現,公眾普遍不了解焦慮障礙,即便患有焦慮障礙也不能自我識別。據國內最新的5城市綜合醫院門診就診患者焦慮障礙檢出情況報道,焦慮癥的被發現率平均為8.6%,而其中神經內科能發現出焦慮癥的也僅為11.7%,婦科低至5.4%。
因此,有效的篩查量表可以幫助早期識別焦慮癥狀群,并引導行進一步檢查、診斷。經典的焦慮癥評估量表在國內外的臨床應用中已經擔任著其不可或缺的角色,回顧現有的經典篩查量表,看看有你熟悉的嗎?(下面這些量表自己上網搜一下,了解即可)
常見的焦慮檢測量表
劃重點:有這種神奇的量表
條目較少、表述清晰、可操作性強的自評量表能夠使公眾更多的認識自己的癥狀,同時綜合醫院的臨床醫生在門診量繁重、時間非常有限的診療過程中,通過如此“短小精悍”的工具,可能更有效的協助其判斷及識別。而且患者自己也可以在家“做醫生”,至少像測血壓一樣,了解自己的焦慮情況。
別著急,了解焦慮的一些基本知識后,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這種較為新穎的焦慮量表——廣泛性焦慮障礙7條目量表(7-item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就是下面這張圖),是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李春波教授團隊的重要成果,于2009-2010年相繼報道了GAD-7的相關使用情況,并經過更多醫院和科研機構的驗證,對廣泛性焦慮癥和驚恐發作的篩查和嚴重程度的評估顯示出其較高的信效度,值得推廣。
GAD-7焦慮快速評測量表
GAD-7設計之初主要用于焦慮癥的篩查和嚴重度評估。由7個問題組成,通過7個問題了解患者在過去2星期,有多少時候受到包括感覺緊張、擔憂等7個問題的困擾。患者的回答種類“完全不會”、“幾天”、“一半以上的日子”和“幾乎每天”,分別相對應0、1、2、3分。
自己把得分累計相加后,參考下面的答案,即可知道自己是否焦慮,以及焦慮的嚴重程度!
結果參考答案
擁擠快速的診療
90%受訪者認為焦慮癥不過是工作生活壓力較大或情緒波動。甚至100個焦慮障礙患者中只有8個會去看病,其中只有30%-40%得到正確診斷和治療,對于焦慮癥的知曉情況不容樂觀。但,焦慮癥確實是真實的、較嚴重的疾病。美國1年中受焦慮癥困擾的成年人約有6000萬,相當于總人口的18%。從2012年我國對焦慮癥大眾知曉度調查結果來看,公眾對抑郁癥的知曉水平有所提高,但對于焦慮癥的了解普遍存在偏差。
同時,非精神專科醫生對于抑郁焦慮的疾病識別率平均又不足10%,種種原因,極有可能導致患者不能在早期就進行規范有效地治療。
總之,GAD-7是一個快速、簡便、可靠、有效的廣泛性焦慮癥篩查工具。推薦GAD-7在繁忙的綜合性醫療機構臨床工作中使用,并且患者可以自檢測量。
注:大家評估過程如有疑問,請留言,會逐一回復。
#青云計劃##頭條健康# #清風計劃##頭條育兒##頭條辟謠#
??????????????????
參考文獻
1.Spitzer RL, Kroenke K, Williams JB, et al. A brief measure for assessing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the GAD-7. Arch Intern Med. 2006. 166(10): 1092-1097.
2.Kroenke K, Spitzer RL, Williams JB, et al. Anxiety disorders in primary care: prevalence, impairment, comorbidity, and detection. Ann Intern Med. 2007,146(5): 317-325.
3.Barczak P, Kane N, Andrews S, et al. Patterns of psychiatric morbidity in a genito-urinary clinic. A validation of the hospital anxiety depression scale (HAD). Br J Psychiatry. 1988. 152(5): 698-700.
4. Spitzer RL, Kroenke K, Williams JB. Validation and utility of a self-report version of PRIME-MD: the PHQ primary care study. Primary Care Evalu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 JAMA. 1999. 282(18): 1737-1744.
5.何筱衍, 李春波, 吳文源. 廣泛性焦慮量表在綜合性醫院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上海精神醫學. 2010. 21(4): 200-203.
6.錢潔, 吳文源, 李春波. 幾種焦慮癥狀篩查量表信度和效度的比較. 內科理論與實踐. 2011. 6(3): 176-179.
7.卞崔冬, 吳文源, 李春波. 患者健康問卷抑郁癥狀群量表在綜合性醫院中的應用研究. 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9. 30(5): 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