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jīng)常會陷入矛盾之中,又想去游泳,又想去逛街,又想在家補覺,又想和朋友聚會,我們常常陷入左右矛盾之中,選擇困難,最后導致郁悶、煩躁、情緒低落……一連串的心理問題在長期積壓中爆發(fā)。
我們?nèi)绾谓o自己解壓,令自己放松,首先第一步就要學會認識自己。掌握一些心理學的知識,我們將能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我們內(nèi)心的沖突》大師級的作品,將能讓我們知道我們?yōu)槭裁磿@樣,我們該如何規(guī)避消極情緒的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1、關(guān)于作者
卡倫·霍尼,20世紀最著名的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之一,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代表人物。與阿德勒、榮格、蘭克、弗洛姆等同為西方精神分析學代表。她主要著作有《我們內(nèi)心的沖突》《我們時代的精神癥人格》《自我分析》《神經(jīng)癥與人的成長》等。其中《我們的沖突》是她的巔峰之作。
2、日常生活中的沖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因為興趣、愿望、和信念的不同是不是地與其他人發(fā)生沖突。就像我們總與環(huán)境發(fā)生沖突一樣,我們內(nèi)心的沖突也是生命中十分必要的組成部分。比如,我們希望有片刻的安寧,希望能夠獨處,但我們又害怕孤獨,有渴望得到別人的關(guān)注與重視,因而,即使在熱鬧的聚會場合仍會感到孤獨、寂寞、無人理解,類似充滿矛盾,充滿沖突的情形很多。
當這些沖突未得到有效疏導,任由其發(fā)展,會導致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比如恐懼、絕望、人格的喪失、施虐傾向的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
我們正常人的沖突的兩種傾向的夾角有90度或者更小,而神經(jīng)癥患者的沖突可能是180度的夾角。因而,認識我們自己,認識充滿沖突的自己尤為重要。
3、生活充滿選擇
動物的行為主要取決于它們的本能。能夠進行選擇是人的特權(quán)也是人的重負。
我們不得不在兩個相反的欲望之間進行選擇。比如,我們既想獨處,又想有人陪伴;我們可能想學音樂又想學醫(yī)。我們既想表達自己對的反對意見,又想與他人保持一致。面對物質(zhì)極大豐富的世界,我們面前有太多的東西可供我們選擇。選擇有時候成為了一種困難,一種負擔,因而“選擇困難癥”成了我們很多人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
4、作出決定
意識到矛盾存在并做出決定,我們必須知道自己有何愿望。因為沖突往往與信仰、信念或道德觀有關(guān),所以我們將完善的價值觀建立起來,才有可能真正認識這些沖突。
認識到這樣的沖突后,我們必須放棄兩個沖突中有爭議的那一個。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們認識自己、樹立信念。當我們對與選擇相關(guān)的因素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后,就能找到奮斗的目標和生活的方向。
我們各種各樣的沖突的根源源是原始的利己驅(qū)動和良知之間的對立。
神經(jīng)癥的核心是由源于矛盾態(tài)度的沖突構(gòu)成的,因此應該將這種沖突稱為“基本沖突”。神經(jīng)癥是人際關(guān)系雜亂無序的表現(xiàn)。
因而,有信仰,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人,人格完善的人,更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欲望,在重重矛盾中做出符合自己心意的選擇。
5、不同類型的人格
個體可以被分為順從型、攻擊型和疏離型。
順從型的人格對喜愛和贊賞有明顯的需求,他會表現(xiàn)出一種“親近人”的特質(zhì),特別是需要一位“同伴”,可以是一位愛人、一位朋友、一位丈夫或者一位妻子。這位同伴的首要任務就是操控他,會幫助他決定善與惡,會滿足他生活中的所有期待。
他們的中心是對親密關(guān)系和歸屬感的渴望。順從型的人格總是忽視與別人不同的地方,而強調(diào)他與別人在興趣和性情上的共同點。
這種類型的人需要別人想他、愛他、喜歡他、需要他;需要別人歡迎他、贊賞他、接納他、欽佩他;需要被他人重視,特別是某一個人重視;需要他的保護、幫助、照顧和指導。
他不敢要求他人,不敢批評他人,不敢固執(zhí)己見,不敢發(fā)出命令,不敢有所追求,也不敢突出自己。
第二個特征來自他主動讓自己居次席的傾向。他理所當然地覺得每個人都比他優(yōu)秀,因為他們更有智慧,更有吸引力,受教育程度很高,更有價值。
第三個特征是依賴他人,即經(jīng)常會無意識地傾向于用他人對他的看法來對自己進行評價。
攻擊型認為人人皆有敵意。他想獲得名望、成功或者任何形式的認可,想高人一等。為此做出的努力指向的是權(quán)力,因為在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名望和成功都會帶來權(quán)力。攻擊型竭盡全力想要成為一名斗士。順從型不敢進取,相反攻擊型卻輸不起。
攻擊型的一部分還會強烈地想要利用他人、算計他人,讓他人對自己有用,會以‘“我能從中得到什么”作為自己的立場。
疏離型,與他人保持情感的距離。他們有意識和無意識地做出決定,在情感上不與他人發(fā)生任何形式上的關(guān)聯(lián),不管是愛、合作、爭斗還是競爭,他們似乎在自己周圍畫了一個任何人都無法進入的魔法圈。當劃定的圈子被外部因素入侵時,他們就會變得十分焦慮。
對隱私的需要是疏離型的一個明顯的需要,他不愿意與任何人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害怕別人打擾他。自給自足和保守隱私都服務于他最至高無上的需要,絕對獨立。疏離型有著消極的目標,他不想被卷入其中,不想別人摻和進來,不想干涉或影響他人。
清楚自己是哪種類型的人格,有助于我們發(fā)揮個性中的優(yōu)點,規(guī)避人格中不足的缺點,達到揚長避短的效果。于重重矛盾,層層沖突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做本真的自己。
都說人最難戰(zhàn)勝的是自己。我們自己就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我們內(nèi)心的沖突》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理解自己,做出矛盾重重的內(nèi)心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