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eorge Hodan / Public Domain
在一項主要的掃描研究中已經確定了可能是抑郁癥導致的大腦結構變化。
在被稱為白質的大腦部分中發現了改變,其中含有纖維束,使得腦細胞能夠通過電信號相互通信。
白質是大腦布線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其中斷與情緒處理和思維能力問題有關。
對超過3000 人的研究- 迄今為止最大的類型 - 揭示了抑郁癥的生物學,并有助于尋求更好的診斷和治療。
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使用一種稱為擴散張量成像的尖端技術來繪制白質結構圖。
在報告癥狀表明抑郁癥的人中,這種物質的質量 - 被稱為白質完整性 - 降低了。沒有受到影響的人沒有看到同樣的變化。
抑郁癥是世界上導致殘疾的主要原因,影響了大約五分之一的英國成年人。癥狀包括情緒低落,疲憊和空虛感。
專家表示,樣本中包括大量人員-3461-意味著研究結果非常強大。
參與者來自英國生物研究所,這是一個國家研究資源,擁有500,000名志愿者的健康數據。
該研究構成了Wellcome Trust倡議的一部分,該倡議稱為縱向分層復原和抑郁癥(STRADL),旨在對抑郁癥的亞型進行分類并識別危險因素。
愛丁堡大學精神病學系高級研究員Heather Whalley說:“這項研究使用了迄今為止發表的最大單一樣本的數據,表明患有抑郁癥的人的大腦白質布線發生了變化。
“迫切需要為抑郁癥提供治療,并且對其機制的更好理解將使我們有更好的機會開發新的和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我們接下來的步驟將是看看大腦中是否存在變化涉及更好地保護免受痛苦和低落情緒。“#清風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