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猶不及”——今日份心靈雞湯。
繼上周的話題后,我們繼續聊維生素D。這次,關于成人維生素D補充。
一段時間以來,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自己給自己大量補充維生素D,每天補充2000~5000 IU的大有人在,其中還有一些是醫療界的朋友們。
鑒于維生素D其實是一種激素,在人體內發揮的功效絕不止是給鈣“打氣加油”這點兒事兒,個人層面上,我對大劑量補充維生素D還是持保留意見的,雖說現代人確實很容易發生維生素D缺乏。
現代人為什么容易缺乏維生素D呢?原因很簡單:戶外活動太少+防曬太充分+紫外線強調不一定夠(比如嚴重霧霾的天氣~)。
然而,容易缺乏≠盲目大量補充,凡事都怕過猶不及。
最新上線的JAMA(《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了一篇來自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骨關節健康研究所的、有關維生素D補充的研究,給我們敲了一記警鐘:將維生素D用于骨質疏松的預防(而不是治療)時,補充量過大,不僅不能預防骨質疏松,反而導致骨礦物質流失加重、導致骨密度降低。
我的天!
我們來看看研究里發生了什么?
為了避免鈣攝入量對于研究的干擾,研究人員特意給每日鈣攝入量低于1200毫克的受試者額外補充了鈣劑。為了避免出現維生素D中毒,研究人員還定期監測血鈣、肌酐、收集回訪時的24小時尿樣……
受試者分別要在第0、6、12、24、36個月的時候參與回訪和相關數據的采集測試,并對生活方式的變化、疾病情況、意外事件等做更新記錄。時光飛逝,一晃3年……既然補了,肯定不白補,復查血清25-羥基維生素D,除了日補充劑量400 IU的組,剩余兩組大劑量補充的朋友們體內的維生素D水平果真都提高了。理論上,骨礦物質密度應當皆大歡喜才是。
然而,對受試者前臂橈骨和小腿脛骨用高分辨率CT測容積骨密度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補了半天,不僅沒能阻止骨質流失,反而讓骨密度降低了!而且,補得越多,骨礦物質流失越多(研究者以骨骼中主要的礦物質——羥基磷灰石作為測量值),也就是說,每天補充10000 IU的人們,流失量是最大的,400 IU的是最少的,4000 IU的居中。無論脛骨還是橈骨,都未能幸免……
扎心啊~
就安全性而言,每天補充10000 IU的人群,有不少人出現了高尿鈣癥和高鈣血癥。另外,服用維生素D的同時補充鈣劑的受試者,出現高尿鈣癥和高鈣血癥的幾率是最高的,即便是只補充400 IU維生素D,只要補鈣了,依然有17%的人出現過至少一次的高尿鈣癥。所以,研究人員給了愛心提示:如果你同時大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最好定期監測評估你的鈣代謝情況。#健康真探社#
為何越補越疏松?
可能原因:大劑量補充維生素D(沒有同時補鈣的前提下),會增減活性維生素D代謝物骨化三醇的水平,骨化三醇能夠刺激破骨細胞的合成和分化。同時,高劑量維生素D還會抑制甲狀旁腺激素PTH的分泌,從而減少經PTH介導的骨形成。
還能愉快地補充維生素D嗎?
研究團隊很客觀地指出:雖然研究得到的結果與我們所預期的相反,但,由于受試對象并非已經出現骨質疏松的患者,因此并不能就此定論“補充維生素D會對骨骼健康有不利影響”。
只能說,對于還沒有出現骨質疏松的健康成人,大量補充維生素D可能并沒有什么實質效益,甚至有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如果存在維生素D缺乏,建議還是按照安全的治療劑量補充。而,如果并不存在維生素D缺乏,只是為了骨骼健康而進行預防性的補充,按照推薦劑量補充,會是更為明智的做法。
維生素D安全補充劑量是多少?
根據 2013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
根據《中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17》:
至于選擇怎樣的維生素D,請在醫生指導下,就別自行決定了。
遂謙碎碎念:高鈣食物+曬太陽+合理運動=健康骨骼
想要了解更多母嬰、健康、減肥等前沿知識,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遂謙的營養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