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相比服用中藥,更難的是如何煎熬中藥,中藥有講究,煲之前要不要洗?加多少水?煲多長時間““先煎后下”等等都會影響到藥物的作用??蛇@就是中藥。
中藥不像食材,不用清洗
水洗可能會使有些中藥的水溶性成分丟失,會使粉末類藥材丟失,會使部分藥材的輔料丟失,影響藥物療效。并且煎煮之前浸泡半小時,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需要加多少水量去煎煮?
每劑藥一般煎2-3次,第一煎水量可多些,一般以漫過藥面2-3cm為宜,第二、三煎水量可略少,每次煎得藥量100-200mL左右,一般一日服用一劑,將兩次或者三次煎煮的藥液合并,分2-3次溫服。
如同老火湯,也需要講究火候
煎藥時間應(yīng)根據(jù)藥性而定,一般藥為30分鐘。二煎藥煎沸10分鐘即可。
中藥因為藥物的作用和效果不同,服用的方式也不同,分為:
后下藥:氣味芳香的藥物,以其揮發(fā)油為有效成分的,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yù)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如薄荷、砂仁、豆蔻等。對所有后下藥物,也應(yīng)該先浸泡后再煎。
沖服藥:調(diào)入煎好的藥汁或開水中沖服,如牛黃、麝香等。散劑、藥物的粉末和鮮品的自然汁也需要沖服,如沉香粉、三七粉、生藕汁等。
另煎藥:有些貴重藥物,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避免同煎時被其他藥物吸收,可以另煎,如人參、羚羊角。
包煎藥:有些藥物對咽喉有刺激性,或者易粘鍋,如辛夷、車前子、旋覆花等,宜用紗布袋將藥包好,再放入鍋內(nèi)與其他藥同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