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天地相參也。陰陽肇基,爰有祖氣,祖氣者,人身之太極也。
——《四圣心源》
人類生于自然,當然遵循自然的道法規(guī)律。大自然的初始之氣叫做一氣,人體的初始之氣,《四圣心源》稱為祖氣。祖氣中同樣含有陰陽兩種狀態(tài),同樣遵循氣的左升右降原則。中土之氣仍然是人體內陰陽運動的樞軸。只不過對應到人體臟腑,黃元御對它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細分。
中氣左旋,為己土,對應脾;中氣右轉,為戊土,對應胃。脾胃合稱中土。脾土主升,胃土主降。脾土左升,在下之陰升而化陽,即為肝,屬木,再升至上,陽極而含陰,即為心,屬火;胃土右降,在上之陽降而化陰,即為肺,屬金,再降至下,陰極而含陽,即為腎,屬水。這便是人體五臟:肝心脾肺腎,與五行之氣:木火土金水的對應關系。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大天干”,我們暫時不必深究,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國傳統(tǒng)計數(shù)的十個序號即可。
五臟六腑,五臟為陰,六腑為陽。五行之土分為己土和戊土,其意義在于將土氣再次細分陰陽屬性,分別對應脾胃。其他四行同樣也有細分。木分甲乙:肝為乙木,屬陰,膽為甲木,屬陽;火分丙?。盒臑槎』?,屬陰,小腸為丙火,屬陽;土分戊己:脾為己土,屬陰,胃為戊土,屬陽;金分庚辛:肺為辛金,屬陰,大腸為庚金,屬陽;水分壬癸:腎為癸水,屬陰,膀胱為壬水,屬陽。其中火比較特殊,中醫(yī)把火又分為君火和相火。君火即是心與小腸,相火則是心包與三焦。心包為臟,屬陰;三焦為腑,屬陽。相火沒有十天干的序號。不要問我為什么,我也很想知道。
所以,五行在人體的體現(xiàn)其實是六行,因火分君相。五臟其實也是六臟,心包也算一臟。三焦則是中醫(yī)特有的概念,屬腑,解剖學形態(tài)仍未統(tǒng)一,《四圣心源》中以功能三焦為主,一則通調水道,二則內寄相火以溫水臟。
今天的內容略微復雜,但是對于以后想要學好中醫(yī)來說,是重中之重,一定要熟練掌握五行與五臟六腑的對應關系。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如果你有什么疑問,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如果你對中醫(yī)養(yǎng)生感興趣,記得關注我。我是小郎中,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