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政以德,使民信服。
這是個總綱,我們看《論語.為政篇》,原文:
2. 1 子日: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是孔子最重要的一個政治理念,因其德高別人就象眾星捧月一樣信服。
2. 3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這是孔子以德為政的原因,若是以政令和刑罰治民,民的行為都是免強的,犯了錯誤也不會感到羞恥。若是以德和禮治民,民犯了錯誤會感到羞恥并且能糾正錯誤。
2. 19 哀公問日: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日:舉直錯諸枉,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提拔正直的人才則民服,反之則民不服。為的是民信服。
2. 20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日: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如何讓民尊敬,忠誠,互相勸勉,孔子說,對民莊重,民就尊敬,民孝慈就忠誠,提拔善良的人去教不善良的人則民就互相勸勉。這是如何管民的方法,目的是讓民尊敬,忠誠,互相勸勉。
《論語.泰伯篇》,原文:
8. 9 子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句話歷來都認為是孔子的愚民政策,而我認為孔子從來都沒有去愚民,若是愚民怎么能讓民信服?這句話的意思應該這樣理解,民眾可以知道任何事情的理由,但是應該知道民眾是沒有智慧的,這里的知當智慧講,若是有智慧就不是民了。
《論語.顏淵篇》原文:
12. 7 子貢問政。足食,足兵,民信之矣?!C駸o信不立。
這也是孔子最重要的政治主張,使民信服,民要是不信服這個國家,那么這個國家就不成立了。這才是孔子為政的最終理念。
12. 9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日: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日: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殺壞人成全好人怎么樣?孔子說,你為政怎么能用殺呢?你善民就善了,君子的德行象風一樣,小人的德行象草,草遇見風就倒下了??鬃拥牡抡欠磳⒙镜摹?/p>
2,忠君。
忠君理念符合為政以德的政治理念,這個君象征著最高的德行代表,臣子們就象眾星捧月一樣信服而又忠于這個君。
《論語.為政篇》原文:
3. 19 ……孔子對日: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論語.顏淵篇》原文:
12. 11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各從其位,各就其職,清晰明了。
12. 14 子張問政。子日: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居之官位要不知疲倦,要以忠心辦事。
3,自身要正。
自身正也符合為政以德的理念,自身正民就象眾星捧月一樣信服。
《論語.顏淵篇》原文:
12. 17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日: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你自己要正,誰敢不正?
《論語.子路篇》原文:
13. 13 子日: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亦是從政要正其身之意。
13. 3 子路日: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日:必先正名乎!……。
子路說,衛國的君王等待孔子去為政,孔子是從哪里開始呢?孔子說先要正名。也就是說要一個名份,名正言順之意。
4,上行下效。
上行下效也符合為政以德的理念,以自己的德行從政,自己愛好什么,民就象眾星捧月一樣也跟著愛好什么。
《論語.子路篇》原文:
13. 1 子路問政。子日:先之,勞之。請益。日:無倦。
自己要先做出表率,然后民才能跟從勞之。請問有什么益處??鬃诱f,民就不知疲倦。
13. 4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blockquote>上行下效。
5,任人為賢。
這種理念也符合為政以德的理念,只要是賢者,民就象眾星捧月一樣信服。
《論語.子路篇》原文:
13. 2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日: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日:焉知賢才而舉之?日: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赦小過,舉賢才,即任人為賢。
孔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張大體就這些。
(歡迎關注,探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