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出聰明、心理素質好的孩子是每一個爸爸媽媽們的心愿。當了媽媽以后幾乎看遍了當下市面上所有熱門的育兒書籍,起初感覺很多書寫的挺好的,但是真實生活里未必就能用的上啊。也有一些作者和書中的觀點看上去有點low,就扔一邊了。
有娃的家庭生活中總會有那些“一地雞毛”的時刻,比如夜里加班到半夜,早上起來連牙都沒刷,這邊一個在喊褲子提不上了那邊一個在叫牙膏擠不出來了,早上時間緊張心里還擔心著上班要遲到的事情,生活忙亂不堪,感覺連空氣中都感覺彌漫著混亂。
真正幫我從這種混亂中“解救”出來的是這本風靡美國的發展式教育《全腦教養法》里面有拓展兒童思維的12項革命性策略。
我在讀研究生時解剖過1000多只大鼠腦組織,對于不同腦區的分布和功能都非常熟悉,工作以后呢,我又研究的是特別喜歡侵襲人體腦組織的真菌,讓我明白大腦組織是會特定的情況下會有結構和功能上的變化。對腦科學的東西天生就有好感和莫名的信任。
這本書又是畢業于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丹尼爾.西格爾有些深厚的科學背景,告訴我們:父母為孩子提供的經歷可以直接塑造孩子正在生長的大腦,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會影響大腦的發育方式。
在養育過程中踐行這本書中腦科學知識三年了,有一天我小女兒有了情緒,當她的爸爸問:妹妹,你怎么老是哭啊?
她回答到:爸爸,我那時候就是想哭,我哭的時候想自己待一會,就好了。
這竟然是一個三歲多的孩子說出來的話,那一刻我內心特別感動:慶幸在孩子小的時候在很多個艱難的時候,我選擇了從笨拙到熟練的應用全腦教養法來幫助孩子整合左腦和右腦、上層大腦和下腦。
有這樣一句話是育兒先育己,但實際上大部分人是育兒的部分下“狠功夫”,而到了育己部分卻輕描淡寫,一筆帶過。這本書里也說了想要整合好孩子的大腦,首先需要整合好自己的大腦,我想這也許就是真正的育兒即育自己。
美國權威的腦神經科學家約翰·梅迪納是美國國家教育委員會的顧問他說:在美國,對學業成就的最佳預測指標,就是家庭情緒的穩定性,而家庭情緒的穩定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關系。
在一次采訪中一位父親問:“我要怎么做才能讓孩子長大以后考上哈佛大學?”答案竟然是:回家好好愛你的老婆。
臺灣心理學博士、腦科專家洪蘭女士在TED演講時,用她對男性與女性的腦部研究報告,從科學的角度闡明:從人類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
可見整合好我們自己的大腦,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有多重要!
在孩子們小的時候我是特別害怕孩子哭,我一聽孩子哭就想自己立馬去哄或者發動家人幫忙制止,控制不住的怒火是由我們的下層大腦控制。
有一天我正在洗頭孩子哭了,我沒辦法立馬出去,就是這一次,我開始用書中說的整合自己的方法,先停頓了下來。
帶著覺察我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情緒是什么,來自于哪里,很多時候可能不是當下發生的事情產生的情緒,是之前的生命經歷過程中存儲在身體的記憶,也是書中提到的內隱記憶。我小時候我的母親特別的忌諱哭,認為哭就是不好的。看到這個來源于我平靜了下來,上層大腦發揮作用。這時也洗完頭了,出來時外面也風平浪靜了。
如果沒有停頓可能就會直接本能的沖出來指責老公和訓斥孩子,一場家庭的戰爭和孩子哭鬧的場面,這種下層怒火會傷害到家人和嚇到孩子。
帶大家做一個游戲,伸出我們的右手,大拇指指的是情緒,手掌代表下層大腦,手指代表上層大腦,當我們有情緒時記得握緊自己的小拳頭(不是揍人哦)是提醒自己不要被下層大腦怒火控制,需要啟動我們理智的上層大腦,就可以避免我們的壞情緒傷害到他人。
當孩子處在情緒(右腦)中跟我們說了一堆無厘頭的話,這個時候去跟他們理論是沒有用的。(左腦)
先看一段我和我們家老大的一段對話:
老大:媽媽,你不要陪妹妹,你陪我
我:媽媽剛才已經陪過你啦
老大:你陪我了一小會,陪妹妹的多,你一點不愛我
想讓孩子平靜下來,必須整合左右腦,分為3步:
1.大人右腦鏈接孩子右腦,讓她感受到“被理解”
我知道你很難過(安撫情緒)父母正在回應他的情感需求,他正在被關心這正是他想要。
2.大人傾聽,孩子復述自己的感受,讓他的左右腦協同。
剛才你很難過,能告訴我是為什么嗎?
當孩子愿意去回憶,并且分享他的經歷,是說明它正在被療愈,因為這個負數的過程孩子需要用左腦理順細節用語言表達同時需要用右腦重訪情緒,左右腦終于開始組隊工作。
3.引導至左腦,講道理,立規矩。
當孩子重新回憶了,她的情緒已經平復大半,這個時候父母一起想解決方案,并且進行邏輯上的引導,讓他的左腦參與其中。這時候講道理立規矩是效果最好的。
初為人母,我們都非常的愛孩子,給孩子足夠的愛和自由,但是不知道沒有規則的愛會讓他們沒有邊界更加不安定。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方法給孩子立規矩也是一種愛。
當孩子做錯事情,通常爸爸媽媽會讓孩子們說對不起。但實際上這遠遠不夠。
要讓他們分三個步驟來建立腦神經回路。
1.對不起。
2.因為什么樣的行為跟你說對不起。
3.你愿意原諒我嗎?
一定要加因為做錯了什么事情這種行為說對不起。你依然是你,你依然是很棒的,我們依然愛你。僅僅是因為這樣的行為需要對不起。
那以后他再做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大腦就會連到需要說對不起腦神經回路,大腦會權衡利弊到底要不要做這件事。需要請求別人的原諒,別人原不原諒都是別人的權利,我們沒辦法去干涉。也不會因為別人不原諒我們而產生情緒,會正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關系。
父母都會非常的關心孩子的學習,整合的越多就會越聰明。科學研究證明,大腦有上千億個神經元,每一個都與其他上萬個神經元相連接。
就好比南京的地點是大腦神經元,不同的地點之間通了地鐵,修的線路多了你到哪里都會速度特別快,同樣的幫助孩子建立的腦神經回路越多,他的大腦就越靈光。
愛因斯坦去世后的7個半小時,大腦就被病理學家取走了,研究發現重量、體積、腦細胞數量都是跟普通人差不多,但大腦的溝回特別多,就是腦神經回路的數量遠遠超過了普通人。
帶著孩子們體驗的越多,腦神經回路越多,也會越聰明,學習也會越好!
看似這一些步驟和方法有一些死板和笨拙,但是他的確是我見過最有效的、最有科學依據的養育方式。同時作者丹尼爾.西格爾在身、心和大腦整合方面,在世界范圍內都無人能左右。
最后引用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的一句話:
“奧運會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取勝,而是全然參與;人生的要緊事不是征服,而是努力奮戰。”
養育是一段生命陪伴一段生命的成長,參與進來,一起享受你們的關系。我們生命中所經歷的體驗都能直接塑造我們的大腦。
我想關注孩子的情緒和自己的情緒是最大的關注女性健康。情緒嚴重影響著我們的健康卻完全不被知道、不被重視。
我是藥師小平,更多的用藥科普,歡迎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謝謝你哦!您的點贊、點評、轉發是支持我繼續創作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