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發生的慘劇使抑郁癥被冠以“生命收割機”的名頭,人們越來越重視抑郁癥和了解到抑郁癥的“威力”。
全球有超過3億的抑郁癥患者,而在我國,抑郁癥患病率已達到2.1%。
更觸目驚心的數據顯示,青少年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是抑郁癥。
大部分家長很難把抑郁癥同活潑開朗的青少年聯系在一起,但研究顯示,抑郁癥正在呈現年輕化趨勢。
青少年主要壓力源是學業壓力、人際關系以及家庭環境,而這些也都是極有可能誘發抑郁癥的原因所在。
青少年患抑郁癥有一定的生理因素:該年齡段的青少年正是快速發育的階段,內部情感兩極化,情緒起伏大,矛盾性的心態導致青少年出現叛逆期。
隨著青少年自我意識的突然高漲,青少年內向體驗更深刻,情感生活越來越重要,世界觀開始形成,交友范圍開始縮小,并且開始重視人際關系。
被孤立、被嘲笑、被排擠、被冷落、被校園暴力的青少年更容易形成封閉、沉默寡言的性格,因為人際關系的失衡和缺乏社會支持而患上抑郁癥。
在該階段最重要的是學業,中考、高考、父母望子成龍的期望、同學間彼此的各項競爭、環境適應能力差都是抑郁癥的導火索。
就像《小歡喜》里面的宋倩對英子的嚴厲管教,最后英子不堪忍受患上抑郁癥。
當父母給予的壓力和期望超過了孩子的心理承受水平,孩子長期的忍受和不良情緒的堆積,就會形成抑郁癥。
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家庭環境,原生家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父母頻繁爭吵、缺乏父母關愛和照顧的環境中成長的青少年會比在充滿父母關愛環境中長大的青少年更易患上抑郁癥。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依戀,當父母陪伴和教養時間較少,孩子的安全感大幅度下降,內心更敏感和孤獨。
青少年價值觀的不完善以及心智的不成熟性,讓青少年在遇到抑郁癥時,會采取極端的自殺行為。
若是發現青少年有以下跡象,家長們要注意了:
1、與父母對著干,表現為生活雜亂無章、亂扔衣物,甚至逃學、夜不歸宿、離家出走;
2、身體不適,表現為食欲不振、體重下降快、常常出現乏力感;
3、睡眠障礙,表現為睡眠障礙、失眠、易被驚醒等;
4、安全感低、常常出現嚴重的負罪感和無用感,經常有消極想法和消極情感;
5、精神運動性阻滯,表現為行動遲緩、整日無精打采、對任何事提不起興趣;
這些是青少年抑郁癥的跡象判斷,若這些現象持續時間長,家長還需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及時診斷治療。
很多患有抑郁癥的青少年的家長因為對抑郁癥的了解甚少,而錯過了孩子最佳的治療時間。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訴求和想法是不可理喻甚至無理取鬧的。
當孩子的訴求一次次的被忽視后,慢慢的就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愿意和父母傾訴。
就像那句話:“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當自己的心事無處可說、無人理解時,患有抑郁癥的青少年因為缺乏理解和支持,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和嘲笑,最后選擇走上絕路。
當患有抑郁癥的青少年找你傾訴時,不要打著各種“為你好的”理由去規勸他們,他們需要的僅僅是你的聆聽和理解。
因為你的態度和評價對他們來說很重要,你的一句負面評價可能會讓他們跌入絕境,你的一句鼓勵可能是把他們從泥潭中拉出來的援手。
在理解和陪伴的同時,鼓勵抑郁癥青少年進行體育運動、多參與有益身心的社會活動。
幫助抑郁癥患者培養積極心態,關注積極的方面,將注意力從消極的地方轉移開。
了解和學習關于抑郁癥的知識、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社會、學校、家庭都應該要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讓青少年健康成長,遠離抑郁癥!
文章作者簡介:咨詢師尤可,專注于青少年心理,用文字剖析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