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禾田飛歌 圖|網絡
每個女兒在出嫁之前,父母總要忍痛交待一番:到了別人家,不要像在家里這樣任性,要把老公家當成自己家,要把公婆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去孝敬。
女兒都會聽父母的話,在婆家小心翼翼,謹小慎微,生怕出什么差錯。女兒倒是把婆家當成了自己家,孝敬公婆、照顧丈夫,但婆家對外來的媳婦卻是各有各的態度。
通情達理的婆家,會尊重媳婦、寬容媳婦,畢竟,媳婦嫁過來,就是要在一起生活的家人,但這個家人與自己的子女有所不同,自己家人在一起生活了二三十年,彼此間有著一種默契和習慣。但媳婦是外來的,要融入這個家庭還需要時間,婆家會對此表現出寬容和理解,會在親近中彼此留一些空間。
而有的婆家,也確實把媳婦當成了自己人,媳婦的一切也都成為自己的了。
把媳婦的變成自己的,有的是出于愛,因為愛兒子便忘了有界限,小家庭的事也伸手,導致婆媳之間矛盾叢生。
記得曾經有一位婆婆發文,說自己因為擔心兒子兒媳工作忙,不能照顧好自己,便主動幫助他們買菜做飯洗衣,但她的付出卻沒有得到兒媳的認可,相反,兒媳認為婆婆干涉了小兩口的正常生活,讓自己的生活沒有隱私、沒有自由,就偷偷地把門鎖換掉,讓婆婆吃了閉門羹。這就是愛之深、擾之頻。界限沒了,矛盾也就產生了。
而有的把媳婦的變成自己的,那就是明晃晃地占媳婦的便宜。但說出來的理由卻是冠冕堂皇的:都是一家人了,我的不就是你的、你的不也就是我的嘛?分那么清干什么?
但如果再仔細分辯就會發現,占了大便宜的才是她的,不占便宜、相反損失了的才是媳婦的。這種婆家吃相很難看。
人與人產生矛盾、婆媳之間產生矛盾,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界限不分、空間不明、互不尊重造成的。
有人說,世界上其實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爺的事。
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認真做好;別人的事,決不插手,除非別人同意;老天爺的事,那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誰也拗不過天呀!
在家庭中,當子女已經成家,婆婆所能做的、所能管的事,就是自己的家庭,就是她與自己老公的家,以及自己的事;而子女的事在她來說,應該是別人的事,不能插手,更不能見到有利就生撲,侵占他人利益和空間。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收到一位讀者的投稿,這位名叫麗莎(化名)的姑娘最近與男友分手了,并不是和平分手,而是驚動了警察。后來她從監控里看到,男友在她房子附近徘徊了三天,她不知道他徘徊的目的是什么,是想復合?還是因為別的?但不管他想干什么,她已經不想回頭,這么渣的一家人,不再見才是最好的選擇。
麗莎是個城市姑娘,家境非常好,父母都是從事國際貿易的,一年中有大半年不在國內,給她全款買了一套258平的大平層房子,說是給她準備的婚房。裝修好后,她一直沒有去住過。一來太大,二來離她上班的地方有點遠。房子就閑在那里,她只是偶爾過去通通風、掃掃塵、繳下物業費。平時就住在離單位很近的小房子里。
她有一個談了三年的男朋友,博士剛畢業,現就職一家高科技公司。
男友在家排行老二,上面還有一個姐姐,即將出嫁。他家在城市里就是很普通的人家,條件不是很好,一家四口擠住在一套80平的單元房里。
前些年男友父母所在公司破產,他們用買斷工齡的錢,開了一家小吃店,掙得不多。但兒子已經畢業工作,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希望。
他母親就很為兒子的博士身份驕傲。麗莎記得她第一次上門時,他媽媽傲嬌得話里話外都是他兒子很厲害,不是一般的姑娘能配得上的。
麗莎也沒跟她一般見識。因為他媽媽在看到麗莎拿出的見面禮時,及時閉上了嘴。
第一次上門,麗莎給準婆婆買了一條珍珠項鏈,珠子個大而圓潤,光澤柔和,再沒見識的人看了也知道是個好東西。
而婆婆的回禮只是一個500塊錢的紅包。500塊錢紅包對麗莎來說,根本不算什么。但麗莎所受的家教還是對婆婆表示了感謝。
因為父母常年不在身邊,麗莎很獨立也很有主見,自己的婚事只是通報了父母一聲,便直接與男友家談。
這時婆婆開始哭窮,一沒有錢,二沒有房,委屈麗莎了,兒子剛剛才工作,也沒什么積蓄;女兒馬上要出嫁,男方家也沒什么錢。現在麗莎要嫁過來,沒能給他們準備點東西,作為父母真是很難過。不過家里剛換的新家具,倒是可以拖到麗莎的小房子里去。
婆婆說的這些倒也是事實,一直在富裕家庭里長大的麗莎對此一點都沒有在意。她的打算是,婚后,她和男友就住到新房子里去,她家的經濟和他們兩人現在的收入,用不著男友家為他們的婚事花很多錢。
戀愛談了三年,麗莎一直沒有告訴男友,他們家到底有多少錢,男友經常出入的也只是她的那套小房子。直到談婚論嫁了,麗莎才告訴男友她有一套婚房。那天她帶男友去看房的時候,她一直忘不了男友臉上狂喜的表情。
麗莎后來說,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她直到快結婚了才告訴男友有這樣一套婚房,也許是冥冥中有天意吧。如果不是因為這套房子,她可能就一頭栽進苦海里了。
這套房子曝光后,男友母親三番五次地想過去看看,麗莎被纏得沒有辦法,領著公公婆婆、還有大姑姐去看房子。婆婆看得兩眼直冒光。
看房回去后,男友委婉轉達了準婆婆的意思,希望婚后大家能住在一起,實際意思是,她和老公搬過來和麗莎他們一起住。
麗莎一口回絕:“這套房子是我們家買的,買這么大,是因為我父母每年還是要回來住的,給他們留了房間。而且他們喜歡靜,不可能接受兩家,不對,是三家在一起住的。讓你媽斷了這個想法!”
麗莎覺得自己說得很清楚了,根本沒有留有余地的活話。
后來單位派麗莎去外地進修三個月。走之前,麗莎把鑰匙交給男友,因為她訂了一些家居裝飾品在陸續到貨,讓男友幫著接收布置一下。
沒想到,三個月后她再回到家里,大房子里變了樣。
房間里塞得滿滿當當的,都是男友家80平房間里新買的家具,公公婆婆在沒有通知她的情況下,已經搬了進來,還各自占了一間臥室。
一見麗莎回來,婆婆忙上前對麗莎說:“我想了很久,還是搬過來了。你們馬上就要結婚了,我們馬上就是一家人了。等親家一回來,我們大家在一起熱熱絡絡的,多好呀!再說,你們工作都很忙,我們住在一起,正好也有個照應。你看,我沒有用到你的家具,正好這個也是新的,我就搬過來湊合著用了。”
麗莎心里的火直往頭上冒,但她還是克制住了,轉身對跟在后面的博士男友說:“我記得我說得夠清楚了,我不想再重復。我現在回我的小屋,你讓你父母搬走,三天后我再過來,如果沒有搬,我會把你們的東西全部扔掉。”
只聽得準婆婆在后面叫罵:“我為什么要搬?都快嫁過來的人了,橫什么橫,我住在這里,是看得起你。別不識好歹,你哪一樣配得上我兒子,我叫我兒子蹬了你,拽什么拽!”
麗莎頭也不回走掉了。三天中,男友給麗莎發了很多短信,無非是自己母親脾氣很火爆,他攔不住,也勸不動,等等。
三天后,麗莎又回到婚房,男友父母一個在廚房忙著,一個坐沙發上看電視,男友從書房出來,看到麗莎,神色有些慌張:“我們吃完飯就搬,你別生氣啊,這兩天沒騰出空來。”
準婆婆聽到客廳里的動靜,拿著鍋鏟就沖出來:“搬什么搬呀麗莎,都快成一家人了,別傷和氣。”
麗莎理都不理,拿起電話打向搬家公司。男友母親聽到一半,去搶手機,沒搶著,一巴掌拍到了麗莎臉上。麗莎徹底火了,一個電話打到了110,以有人私闖民宅為由,把警察叫了過來。
雖然警察對這種家庭糾紛也無能為力,只是批評了男友家的惡劣行為,但好歹讓準婆婆看出麗莎不好惹,第二天就搬了出去。
麗莎找了家政公司,把房間里里外外打掃一遍,并在大門口安裝了攝像頭,時刻監控房子動靜。不接男友電話,也拒不見面,她從監控畫面里看到男友在大門口連續徘徊了三天。
麗莎說,她正準備把這處房子賣掉,因為晦氣。住在這里總是會想起男友一家的所作所為,感覺很鬧心。
說來這個婆婆也實在夠貪心的,還沒有成為一家人呢,就開始想念起人家的財產了;即使麗莎已經明確表示了反對,也要搬進來居住,對麗莎沒有一點尊重。也許在她看來,麗莎遲早要嫁進她家,成為一家人,成為她的媳婦,就要言聽計從、俯首帖耳,就可以任她揉捏;只可惜她看錯了人,麗莎可不是那么好捏的軟柿子。這不,不光兒子的婚事泡了湯,連帶著老臉都丟盡了。
界限感是家人和諧相處的關鍵,婆媳間相互尊重也很重要。
打著感情的牌,堂而皇之地侵犯別人的空間、侵占別人的財產,是最讓人不齒的行為。
有句話說得好:有好籬笆才有好鄰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此,家人之間也應該如此,親近中保持界限、保持距離,相互尊重,才會有一個幸福和諧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