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正常運轉離不開血液的及時供應。
但是當血脂粘稠時,血液流速過慢,不能及時輸送到身體各部,會引發腦梗、心梗等多種疾病。
輕微的血脂粘稠,身體不會出現明顯不適,但這并不代表著身體沒有損失。
關注血脂狀態,刻不容緩。
血脂粘稠的人,腿部會出現4種表現,要警惕
表現1:腿部麻木
當血脂粘稠時,腦部缺血缺氧嚴重會影響中樞神經對肌肉的控制,出現腿部麻木、無力的癥狀。
特別是血液脂質不斷沉淀會形成血栓,堵塞在一側肢體內,會出現單側腿部麻木。
表現2:小腿抽筋
小腿抽筋有多種原因,如果平時沒有缺鈣的情況,那很有可能是血管堵塞引發的。
特別是晚上睡覺時,小腿抽筋嚴重,無法正常入睡,要警惕。
表現3:出現間斷性跛行
腿部血管堵塞嚴重,走路時會出現間斷性跛行。
具體表現為行走時腿部脹痛、麻木,需要休息片刻才能正常行走。
表現4:腿部發涼
腳部發涼,最好用手摸一下腳背的正中高點的脈搏,輕輕的摸,如果能摸到脈搏,說明動脈血一直通到腳背。
如果在走一段路后,再去摸,發現脈搏減弱,甚至沒摸到,可能是血管出現了堵塞,要小心。
3件事是誘發血脂粘稠的“催化劑”,最好遠離
第1件:煙酒不離手
香煙中含有的上百種有害物質,會增加血液粘稠度。
尼古丁、焦油等物質還會刺激血管壁損傷,加速脂質沉淀,形成動脈斑塊堵塞血管。
吸煙產生的一氧化碳還會和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其失去攜氧能力,降低血液含氧量,影響大腦、心臟等血液供應。
而喝酒則會刺激血壓升高,增加動脈斑塊剝落的機會。一旦堵塞在血管狹窄處,會形成血栓,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
第2件:飲食不合理
百病從口入,不合理的飲食習慣是加速血脂粘稠的“幫兇”。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魚大肉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長期食用會導致血管中甘油三酯、壞膽固醇等含量飆升。
這些物質會導致血脂濃度提高,沾黏在血管壁內,不僅容易形成動脈斑塊,還會壓縮管腔空間,導致血液流速減慢。
而口味過重,攝入鹽分過多則會導致水鈉滯留,血管平滑肌細胞腫脹,血壓升高。
突然升高的血壓就像高壓水槍一樣,威力巨大,可以將動脈斑塊沖刷掉,增加血管堵塞的幾率。
第3件:飲料代替水
市面上的飲料口味多樣,深受年輕人甚至小孩子的喜愛,甚至很多人不喜歡喝水就以飲料代替。
殊不知,飲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添加劑,會加速血脂粘稠。還會引發肥胖。
肥胖患者身體代謝緩慢,誘發高血脂的幾率大大高于正常人。
降血脂,多做3件事,血管不堵更通暢
第1件:多喝水
血脂粘稠患者必須多喝水,可以稀釋粘稠血液,加速新陳代謝,減少血栓的形成。
但除了喝水,還可多喝些茶,有助于促進脂質分解、排出。
每天2-3杯健康花茶,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研究發現,玲,雁.花可減少脂質沉淀,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還可預防高血脂帶來的“中風”,利于血管健康。
第2件:按時吃早餐
現代人工作節奏快,很多人不喜歡吃早餐,這樣不僅傷害胃部,還會使血液粘稠。
不吃早餐,胃里沒有可消化的食物,這時,一種蛋白質因沒吃飯而產生,叫B型血栓球蛋白,它會導致血液凝固,患心肌梗塞的幾率增高。
此外,不吃早餐,血小板會變得粘稠、聚集,容易形成血栓。
早餐最好在早上7-9點之間吃完,利于身體能更好的吸收營養。
第3件:適量運動
堅持適量的運動,利于提高新陳代謝水平,加速血液循環,可改善血液粘稠度,從而預防血管疾病的發生。
最好選擇有氧運動,如走路、慢跑、游泳等,長時間攝入氧氣,刺激血管,使血管得到清潔,能有效預防動脈硬化。
辟謠:瘦的人不會血脂粘稠嗎?
不是的,血脂中的大部分膽固醇來自內源性生產,膽固醇的增加并不完全與飲食有關,而且與人類基因和個體差異有很大的關系。攝入較少并自身合成較多的瘦人,也會導致血脂升高,尤其是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