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以其高發病率、高死亡率讓人聞之色變。
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心梗高達60萬例,但只有約三成患者積極接受治療。
大部分患者因為對病情不了解、不重視,錯失了治療良機。
心梗一旦發作,只有2小時的黃金搶救期,一定要重視。
表現1:面無表情
當心臟冠狀動脈出現堵塞,管腔空間狹窄時,血液不能及時回歸心臟,會造成心肌缺血。
此時人體會自動減少消耗氧氣的動作,減輕心臟供血負擔。而面部表情需要消耗大量的熱量和氧氣來支撐,心血管堵塞后,會出現面無表情的癥狀。
表現2:牙疼
牙疼不只是口腔疾病,還有可能是心臟發出的'求救信號'。
當心臟病變時,會發出放射狀疼痛,輻射到不同部位引發不同的痛感。
輻射到口腔,會產生牙痛,醫學上稱之為'心源性牙痛'。
與普通牙痛不同,心源性牙痛痛感強烈,但分不清具體位置,而且止疼藥不起作用。
表現3:耳垂出現褶皺
隨年齡增長,身體內每個器官的功能都會有所下降,而心臟也是如此。
心臟為全身各處供血,如果心力不足時,容易導致動脈硬化、血瘀等,長時間積累,會在耳垂上出現褶皺或一條斜線,被稱為'耳褶心征'。
耳褶心征出現,小心冠心病的發生,所以,又被稱為'冠心溝'。
食物1:高鹽食物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進入人體后會導致鈉離子滯留,引發血管平滑肌細胞腫脹,血壓升高。
動脈斑塊受高壓血流的沖刷,很容易破裂、剝落,堵塞心血管,誘發心梗。
建議,正常成年人每人每天鹽分攝入不超過6克為宜;對高血壓者來說,每人每天不超過3克為宜,包括各種調味料中的鹽分。
食物2:高油食物
紅燒肉、油炸食品等,含有大量的油脂和膽固醇。
長期食用會增加血液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加速動脈斑塊形成。
血脂粘稠還會導致心臟泵血壓力增大,心肌耗氧量驟然上升,心率加快,增加心梗的發作風險。
食物3:酒
酒精會刺激血管壁內皮組織損傷,血液從凹凸不平的管腔經過,脂質易沉淀,加速動脈硬化,影響血液正常循環。
而喝酒后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心血管疾病的發作幾率也會大大增加。
2多
1、多運動
由于工作和其他原因,很多人需要長期久坐。
然而,久坐不動容易導致血液流速緩慢,長期以往,就會使心臟機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縮。
尤其是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因為血管長期受損,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很容易誘發心梗。
建議,最好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減少血栓形成,保護心臟健康。
2、多喝茶
高血脂患者必須多喝水。但除了喝水,還可多喝些茶,有助于促進脂質分解、排出。
每天2-3杯玲雁花,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研究發現,玲雁花可減少脂質沉淀,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還可預防高血脂帶來的'中風',利于血管健康。
2少
1、少吸煙
有研究顯示,煙草中含有3000多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若每天抽煙數量在20根以上,患心臟病的幾率會增加2-3倍;若超過40根,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會上升4倍。
這是因為,煙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進入血管后,會造成血管內膜受損,膽固醇聚集,加速動脈硬化。
2、少激動
臨床數據顯示,70%的心梗患者,都是在情緒激動下突發的。
因為心臟本身也是受神經控制的,生氣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會引起心臟不適,出現胸悶、心慌等癥狀。
而且人在生氣時,心跳加快,血液循環加速,容易引起心臟疼痛,嚴重的還會引起心梗。
科普:心梗急救措施
1、發現有患者心梗發作,應立即撥打120、或聯系最近的醫院;
2、使患者保持安靜的休息,鎮定情緒;
3、不要搬動患者,避免加重心臟負擔,導致病情加重;
4、讓患者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每5分鐘1片,最多3片,或給予速效救心丸;
5、發生心臟驟停的,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科心臟按壓,進行心肺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