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改變歷史的力量是驚人的
一、《共產黨宣言》作者提起它在于共產黨宣言可稱之為一個自文學誕生以來,影響人數最多,影響速度最,影響社會發展歷程最顯著的一個文本。連《圣經》都不及它的影響力量,它同時也創造了文本的另一種形式—宣言。《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共同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全文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為主線,是馬克思理論的文本實踐,也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它是一個宣言,雖以文本形式存在,但卻代表了一種意識形態和一個新的社會階層的出現,它的影響遍及亞洲大陸,東歐各國還有許多小范圍的現今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國家。受它影響的人里有列寧,毛澤東,胡志明等,他們都是領導其國家的人民建立一個新的政權的人物。從中可以看出這部文本的偉大之處。而且不僅僅在他們的自己的國家,主要還是這些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改變了世界的歷史。《共產黨宣言》另外一個影響力巨大之處在于:它可以稱之為是一個革命的文本。它從開始就一直在尋找能吸取它的歷史教訓并投身實踐的讀者們。前面提到的,具有全世界影響力的人物。都是他的熱心讀者們,他們不只吸取了它的歷史教訓,投身到了實踐中。更令人激動的地方在于他們帶動了以國家為單位計數的讀者們。他們一起去發展它。這其中不只是革命家是他的崇拜者,在藝術領域也有它大量的崇拜者。馬克思和恩格斯創造出了一部引人入勝的文本。他們從文學史上汲取了寶貴的經驗;從經典文本那里學會了如何敘述一個起源故事;學會了如何與所有人對話而不僅僅是和一個國家的一部分人對話。《共產黨宣言》創造了一個真正的世界現實。在它之前4000多年的文學歷史中,幾乎沒有文本能夠這樣有效的影響歷史的發展。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二、《堂吉訶德》被嘲笑的英雄。作者之所以提起這本書,是因為在當時的文本技術發展中,從印刷業和文學市場到剽竊與文學盜版,史無前例的結合了起來,塞萬提斯是第一位現代作家。作者有過被海盜俘虜的經歷,在漫長的折磨后他被釋放,以后他寫下了他的經歷,他的文字帶動了當時海盜文學的興起,甚至有人等不及下部出版,就做起了盜版的生意。他與剽竊盜版針鋒相對。當時出版業已經很發達,創作文學作品的人和控制機械傳播作品的人之間持續不斷的斗爭開始了。這場斗爭是技術進步不可避免的后果。同時塞萬提斯也陷入了現代著作權的斗爭。它事關現在作者們所關心的是否是原創的問題。塞萬提斯以有力的行動回擊了這種發展帶來的弊端。他寫了比抄襲者寫的還精彩的小說。讓讀者認識到他才是真正的原創。正如《堂吉訶德》中主人公與風車干仗,他一路走,一路一心一意的探索,使他看起來很荒謬,甚至很危險,特別是他習慣了將毫無戒備的對手當做敵人去歧視,去迎接。他一直生活在人們的嘲笑中,但他從沒有改變他的想法,仍然保持他的別人都已不在乎的騎士精神。這點是作者與外界出版界、與抄襲者對抗,堅持自己原創權利的一種表達。賽萬提斯其實已經意識到通過印刷的擴散,意味著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文學看世界。以講故事對抗的力量,只會讓它更加盛行。所以他必須將《堂吉訶德》的故事塑造的更可信、更真實、更巧妙。同時,機械文明自身,也在推動塞萬提斯的小說發展。在同時期阿拉伯人已將報紙技術引入西班,他小說中大量風車的出現,在現實中也是一樣的,造紙需要風車的力量濟水,分離出纖維。他最后得以發現技術的發展是他不能抵抗且可以利用的,所以他才發明了另外一種取勝的方式。新小說以作者為基礎,在原創的基礎上,并傾向于壓制其他寫作形式。他要寫的比抄襲者還要多樣化,確實他也取得了成功。但在當時的社會,大家都爭相傳看小說,引起了社會人士對小說的批判,人們開始質疑并為小說煩惱,就像如今人們對互聯網的質疑一樣,覺得這種趨勢是令人害怕的不太好的現象。但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就像我們今天會帶著懷舊之情回顧那個年代小說的盛行一樣,百年后的今日,我們會不會也渴望回到互聯網的時代?這也是說不準的。
被嘲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