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祖宗們都教導后人,做人做事要多多積德行善,這樣才能擁有福報。從佛法的角度,凡事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環是自然界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任何事物都逃脫不了。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到了一定的時候,果報自然就會顯現了。
以下五件事,一定要多做,每時每刻都在積福。將來一定后福無窮!
第一、孝順父母
古人的學習,沒有這么多的學科,按照《弟子規》中的教導:“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一個人想要正式學習知識,首先就要做到孝悌二字。把前面的都做得比較好了,如果還有余力,那就可以開始學習文化知識了。可見古人對一個人德行的培養有多么的重視。談到積德行善,如果你能做到孝順父母,那就是積了大德,行了大善,子孫后代一定繁榮昌盛。
第二、少欲知足
佛說人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沒有的時候想要擁有,有的時候想要得到更多,這就是人的本性。佛教中把“貪、嗔、癡、慢、疑”稱作五毒,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都深受這五毒的侵害。排在首位的就是貪欲。雖然這是人的本性,但是我們想要修行,想要使自己的心靈得到釋放,得到解脫,就必須要放下貪欲,懂得知足少欲,時刻保持內心的清凈,這無形中也是滋養自己的法身慧命,將來定會福報無窮。
第三、稱贊他人
談到積德,不得不提的一點就是,每個人都應該注重從“嘴”上去積德。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話一定要多考慮場合,講究語氣和方式方法,要多稱贊他人,鼓勵他人,而不是惡語傷人,專挑他人的毛病來說,或者指責抱怨,這都是對他人無形的傷害。養成了說好話的習慣,則每時每刻都在積福。
第四、喜好布施
大家都知道有舍才能有得,要先舍后得。而不是一味的總想要獲取。做任何事想要有所收獲,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付出,而且是發自內心,真心的付出,唯有這樣,堅持下去,最終才能看到豐碩的果實。佛說一切福報從布施中來,尤其是“雪中送炭”,救人危急的布施,只要保持一顆純善之心,這樣的福德是不可思議的。
第五、勤儉惜福
談到行善積福,還不得不提到一點,那就是惜福。假如我們將自己的福報比作桶中的水,行善積福猶如往桶中加水,作惡損福猶如桶底的漏洞,水在不斷的流失。所以,積德行善的同時,一定要查缺補漏,把自己的惡習漸漸斷除。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能享受到正常豐足的衣食住行,無一不是我們的福報。一定要做到勤儉節約,時刻注意惜福,嚴守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福報不流失,并源源不斷地增加。
以上五件事,每個人都要牢記在心,一定要多做,多多益善,將來收獲的福報是不可思議的。
本文由“修善無上”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