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部分家庭中,媽媽扮演了家庭教育的主角,爸爸成了一個輔助的角色,逐漸忽視了父親教導和陪伴,有些家庭甚至還出現了父親教育缺失的現象。
美國父道組織就曾對青少年犯罪行為進行了一項調查,通過調查表明:如今雖然只有20%的未成年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但是通過青少年犯罪的數據來看,這一類孩子的犯罪率很高,70%的少年犯就來自單親家庭,其中美國72%的少年兇殺犯、70%的長期服役犯人、60%的強奸犯都是來自無父家庭,同時90%的離家出走和無家可歸的孩子均來自無父家庭,在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也是來自無父家庭,從小就缺乏父親的教導和管制。
從調查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父親對孩子成長過程的教導和陪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缺乏父愛的孩子更容易背叛,那么父親的教育到底會對孩子的成長產哪些影響呢?
一、影響孩子性格品質的養成
長期缺乏父愛的孩子,會使孩子出現感情冷漠、自暴自棄、急躁沖動、過分害羞、少言寡語、的等不良現象,這就是所謂的“父愛缺乏綜合癥”,日、德兩國的兒童心理疾病治療專家聯合對兩國的3000多名少年兒童進行了一項專題調查,結果表明:缺乏父愛的年齡越小,越容易換上“父愛缺乏綜合癥”。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父親的陪伴很重要。
同時父親比起母親更能帶動和引導孩子參加體育游戲和戶外活動,父親用他們固有的陽剛、堅毅、自信的男性特征影響著孩子。在父親陪伴下長大,經常與父親進行玩耍、交談和體育活動的孩子,相比那些從小缺失父愛的孩子而言,性格會更活潑開朗,寬厚熱情,自信樂觀。
二、影響孩子感情價值觀念
孩子在胎兒期和幼兒早期,受到母親的教育和影響會比較多。如果在孩子的成長期,父親教育陪伴的缺失,會使孩子很難突破這種影響。
對于男孩而言,他可能在今后的感情中成為一個別人口中的“媽寶男”,因為沒有父親的引導,他小時候完全是依賴母親的教育,因此就會遇到任何事情就去找媽媽,什么都聽媽媽的“媽寶男”。
而對于女孩來講,一個充滿責任感,懂得尊重,愛護自己的家庭和妻兒的丈夫,會無意識的給女兒設定了一個擇偶的標準,然而缺失父愛的女孩,她們會在感情中尋找小時候缺失的那份父愛的溫暖,從而被膚淺的男女關系所吸引,這樣大部分的結局都很糟糕。
三、影響孩子社會行為習慣
蒙特利爾大學的心理學工作者Daninel Paquette認為,母親帶給孩子的影響更多作用于撫慰孩子和使孩子平靜下來。而父親和孩子的關系則在引領孩子走向世界的部分表現得更為突出。因此孩子與父親之間的依戀關系,被稱為“激活”關系,而這種關系可以使孩子在面對陌生環境的時候,能無所畏懼,獨立適應能力更強。在一個良好的父子/父女關系長大的孩子,他們的情商更高社會交際能力更強,父親的行為做法和陪伴教導,也可以在現在這種競爭壓力大,沖突多的環境下,提升孩子抗壓和應對解決沖突的能力。
四、影響孩子性別角色的形成
在孩子成長階段,心理性別意識的培養非常重要。父親陽剛的氣息和母親溫柔的氣質是截然不同的。很多研究表明在孩子4歲前沒有父親的陪伴作為引導和榜樣的話,男孩的性別角色會趨于女性化,同時,早期缺失父愛的女孩,在女性角色的形成上也會受到影響,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會焦慮、無所適從,極度缺乏安全感。父親在與孩子的相互交往中,更有助于孩子分辨出男性和女性的作用和態度。在孩子認知的這一階段沒有父親的參與的話,男孩的男性特征和女孩的女性特征都將因沒有鮮明的對比而受到削弱。
孩子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陪伴著孩子的成長,媽媽的性格影響著孩子未來的心理是否健康,生活是否幸福。而爸爸的性格和態度,直接決定了孩子未來的人生高度。
所以請作為父母的你,千萬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