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搞清楚中西醫理論的差別。在沒有概念區分,將兩者凝固的看待,未免犯了只見局部,不見森林,只見表面,不見內容,都是片面的,沒有理性的,這是許多人經常犯的感性與理性雙重錯誤,否定一個理論,必須要有你自己的根據,和證偽的命題錯誤。
由于中西醫理論體系完全不同,西醫理論是建立在形態結構的,因為形態結構比較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無論如深入研究,都不能脫離形態,一旦離開形態結構,就沒有內容了,這就是西醫發展的局限性。盡管顏寧博士突破葡萄糖轉運機制,但是還是受到轉運機制功能以外的形態約束。再進一步突破已經非常艱難了。
再來看看中醫理論,它以形態理論為框架,又以抽象理論闡明形態結構的局限性 這就突破了形態結構的約束性,以其自身理論的嚴謹性打破了形態結構的局限性。如,腎西醫僅僅是排泄。而中醫則是腎主骨,生髓,生精這樣的生殖理論,已經不是形態結構所能說明的。
中醫理論的哲學理論,以其自身理論的折射性,把一個打不開的‘黑箱’,把陰陽五行理論引入了醫學。使生命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下,奇妙的解釋了生命的生理,病理學。
疾病形態學改變是后期表現的復雜機理對生命影響的反應。
而早期任何疾病都是以抽象學必須的,當疾病以抽象存在的那一時刻,已經反應出形態的表現。如胃疼,西醫知道是胃疼,但不知道胃疼性質 就拼命止痛,結果胃疼沒有停止,反而增加了胃疼,又增加了胃酸,西藥直接破壞胃粘膜,并破壞了胃的生理結構,藥源性影響不可預測。
中醫治療胃疼,必須分別疼痛性質,如寒性胃疼,還是胃熱疼痛,分辨清楚后,寒者,溫胃藥。胃熱用寒性藥。很快就治愈,不影響胃粘膜和胃疼加重,破壞胃的功能結構。
中醫理論的特殊性,獨特性,將打破目前西醫只在形態結構認識的局限性范疇。使醫學革命將先打開生命醫學的新篇章,將醫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只有中醫。
可見中西醫理論完全不同,只能是治療結合,理論不能結合。
現在很多人不懂中醫,時不時發表點與科學的中醫相去甚遠觀點,結果不懂裝懂的危害,褻瀆了自己未知領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