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小賢爸爸育兒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在以前生兒育女除了傳宗接代外,還有一個比較主流的原因就是希望以后能有人養老送終。
雖然現在的人很大一部分的思想已經變得開放很多,但是仍舊有一些父母依舊堅持“養兒防老”。
卻也出現了一種強開這里的“兒”不是泛指孩子或兒子,而是被特指為女兒。
一些60、70后的人的父母現在很多都因為年紀大了獨自生活比較困難,身旁需要老人的照顧。
一般這些60、70后都不是家里的獨生子女,都有兄弟姐們。于是關于誰來給老人養老的就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很多老人有著自己的意見。
單位的前輩李姐最近家里就發生了此類事情,李姐是家里的老大今年52歲,下面還有一個小4歲的弟弟。
姐弟倆李姐發展的比較好,且嫁的丈夫條件也不錯。平時李姐也沒少照顧父母,反倒是弟弟一家經常有事,對著老人嘴上說的比手上做得漂亮太多。
本來李姐也不計較這些誰付出的多少,雖然家里比較重男輕女,小時候什么都要讓著弟弟,好的都是弟弟的,但家里也沒餓著自己。
結果前幾天李姐回家探望父母時,母親單獨找李姐談話,內容是關于兩個老人養老的問題。
李姐母親的意思是:李姐發展的便弟弟好,家里條件也好,弟弟創業總是失敗,自己能養活自己一家就不錯了,希望李姐能給自己和老伴養老,家里的錢財房子以后都留給弟弟。
這話讓李姐非常難受,雖然李姐并不在乎兩個老人的財產都留給弟弟,但是當初父母就什么都向著弟弟,現在依舊什么都偏心弟弟。
自己也情況是比弟弟強,但也只是比弟弟好一些,到底也是普通家庭,家里也需要自己照顧啊。
對也照顧老人李姐不是不肯但是不應該全落在李姐一個人身上。
其實老人的出發點很簡單,無非就是過于偏袒他們認為較弱的一方,和嚴重的傳統觀念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1、重男輕女
雖然現在社會上提倡男女平等的呼聲越來越大,但在實際情況中葷多骨子里的“重男輕女”已經根深蒂固。
在以前一個家庭有兒子才是有后,若第一胎是女兒那是一定要繼續生兒子的。也有的家庭生了一個兒子不夠要多生幾個兒子才能證明家庭人丁興旺。
因為社會封建制度的影響,兒子才是家里香火的傳承,為了保全香火,自然是什么好的都要里給孩子。
家里的女孩也要照顧謙讓著兒子。而且一些老人認為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了,把自己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給女兒全花在了別人家,留給兒子,才是花在自己家人身上。
2、老人自己的思考
因為兒子從小都是被護著長大的,自己養活自己家照顧好自己就不錯了,而女兒因為從小懂事有更強的生活能力,而且成家后,將自己的家里打理得很好。
出于兩個孩子生活處境,老人自然是要更心疼弱勢一方一些的。
父母的養育之恩是要報的,這是無論自己發展的如何,都不應該因為各種理由而將老人推開的。
不要在贍養老人上表現得過于勢利和刻薄,你自己也有孩子,你是如何對你的父母的,你的孩子都看在眼里。
將來你的孩子也因為同樣的心理冷落逃避你的時候,你是否會受傷?
雖然老人的一些決定卻是很偏心,請多理解父母,可以聚齊家庭成員,大家一起商討老人的養老問題,這是每一個孩子的責任。
并不是因為一方子女有錢有能力就可以將老人全部推給那一家人,自己心安理得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好爸爸就是我,我就是小賢爸爸。關注我,和您一起聊一聊關于育兒經驗和親子相處的問題,育兒之路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