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寒問暖,讓吃讓坐是中華文明精髓,平時尚且如此,何況春節呢?
俗話說病從口入,可坐也能生疾啊!
一、飲食
春節是全中國人的春節,春節假期大部分集市、商鋪和飯店關門過節,人們節前要準備大量成品和半成品食材,雖然家家戶戶有冰箱,但儲存仍然有限,所以食材的腐爛、變質情況時有發生,輕則可能引起胃腸炎,重則可能中毒,腌制的、發霉的食材還可引起腫瘤。
暴食、暴飲引起急性胰腺炎不說,春節期間胡吃海喝,再加上春節期間活動少,十天半月體重增加個十斤八斤還是不足為奇,要知道這十斤八斤的體重很可能就是中老年人糖尿病、高脂血癥、骨性關節炎的最后一根稻草。
糖尿病、肥胖癥與飲食的關系大家好理解,可這膝關節骨關節炎怎么能和胡吃海喝掛上鉤呢?
膝關節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多患于中老年人,表現為膝關節腫痛、上下樓梯痛、坐起立行時膝部酸痛不適等。也會有患者表現腫脹、彈響、積液等,如不及時治療,則會引起關節畸形,殘廢。
隨著年齡的增長,“里程”數的增加,膝關節自然會退變,外傷、過度勞累、體重過重、不正確的走路姿勢、長時間下蹲、膝關節的受涼受寒導致膝關節的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髕骨關節面軟骨磨損甚至消失。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診斷主要是依據年齡、膝關節勞力性腫痛和X線上膝關節關節間隙變窄、邊緣骨刺形成。
膝關節骨關節炎治療主要是管住嘴、管住腿。
管嘴就是控制飲食,不要讓體重增加,不要讓膝關節的負擔加重。
管腿就是少走,不要劇烈運動,以免加重膝關節軟骨磨損。
其次長期服用促軟骨生長的硫酸氨基葡萄糖或鹽酸氨基葡萄糖。
氨基葡萄糖能促進軟骨的合成、抑制關節軟骨的分解,同時還具有抗炎作用。此類藥物能夠緩解疼痛癥狀,改善關節功能,長期服用還能夠遲滯關節結構的破壞。
氨基葡萄糖起效較慢,對胃有刺激性。當然有胃病患者也可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
關節疼痛、變形,保守治療無效,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時,60歲以下者可能就得行改變力線的截骨術。60歲以上者可考慮行人工單髁或全膝置換了。
二、久坐
春節期間除了吃和睡,就是坐。親朋好友聚到一起,坐著吃喝數小時,吃飽喝足坐著聊天又是數小時,聊完了坐著玩一宿撲克、麻將也是常有的事。
坐著坐著,腰酸背痛脖子疼,這坐出來的病如落枕呀,腰肌勞損呀,腰間盤突出呀就一個個登場了。
落枕、腰肌勞損大家都知道,這兒重點說一下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后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于后方或脫出于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產生腰部疼痛,活動障礙,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放射性疼痛,甚至大小便異常等一系列臨床癥狀。
什么原因使纖維環破裂呢?
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是基本因素。髓核的退變主要表現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節失穩、松動;纖維環的退變主要表現為堅韌程度的降低而易破裂。
有人做過研究,人在不同體位時腰椎間壓力是不同的,平躺時是25千克,站立時是100千克,而坐著時達140千克。
這就能解釋為什么白領、司機患腰椎間盤突出癥多的原因。
在椎間盤退行性變的基礎上,某種可誘發椎間隙壓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
椎間盤為什么會退變呢,年齡的增長、長期不正確的坐姿是退變的基礎的基礎。
從病理變化及CT、MRI表現,結合治療方法主要有膨出,突出和脫出三種情形。
膨出是纖維環部分破裂,而表層尚完整,髓核因壓力而向椎管內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這一類型經保守治療大多可緩解或治愈。
突出是纖維環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僅有后縱韌帶或一層纖維膜覆蓋,表面高低不平,常需手術治療。
脫出是破裂突出的椎間盤組織或碎塊脫入椎管內或完全游離。不但可引起神經根癥狀,還容易導致馬尾神經損傷的大小便障礙癥狀,必須開放手術。
腰椎間盤突出癥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占95%,而腰3/4等只占到5%。
臨床表現是突出的間盤的機械壓迫和釋放的化學物質,刺激脊髓、馬尾或其發出竇椎神經、神經根,而引起的腰痛以及神經根所支配的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
依突出椎間隙和位置不同,表現不同。突出的間盤在神經根腋部,因脊柱向患側彎曲可使脊神經根的張力減低,所以腰椎彎向患側;反之,突出物位于脊神經根肩部,則腰椎多向健側彎曲。
中央型突出的髓核或脫垂、游離椎間盤組織壓迫馬尾神經,其主要表現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
極外側型突出壓迫的是上位節段神經根。如,腰3/4間盤極外側突出,壓迫腰3神經根;腰4/5間盤極外側突出,壓迫的是腰4神經根;腰5骶1間盤極外側突出,壓迫的是腰5神經根。
旁側型突出,壓迫的多是下位節段神經根。如,腰3/4間盤旁側型突出壓迫腰4神經根;腰4/5間盤旁側型突出,壓迫的是腰5神經根;腰5骶1間盤旁側型突出,壓迫的是骶1神經根。
腰3神經根受壓,出現膝內側感覺早期增強晚期減弱,股四頭肌力下降,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膝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腰4神經根受累,出現小腿內側、內踝感覺早期增強晚期減弱,脛前肌肌力減弱。
腰5神經根損傷,足背、第3跖趾關節背側感覺早期增強晚期減弱,足拇伸肌力減弱。
骶1神經根損傷,足跟外側感覺早期增強晚期減弱,小腿三頭肌肌力減弱,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腰4、腰5和骶1神經根是坐骨神經組成部分,受壓都可有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
腰椎X線平片,有時可見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增生等退行性改變,部分患者可以有脊柱側凸。此外,X線平片可除外結核、腫瘤等。
核磁共振和CT可較清楚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態和神經根、硬脊膜囊受壓移位情況,同時可顯示椎板及黃韌帶肥厚的程度,可鑒別是否存在椎管內占位性病變,而且前者優于后者。
但在顯示小關節增生肥大、椎管及側隱窩狹窄及突出的椎間盤是否鈣化的方面核磁不如CT。
腰椎間盤膨出和突出早期,絕對臥床3周,同時加強腰背肌鍛煉是最簡單有效方法。原理是降低腰椎間盤壓力,充分緩解神經根充血水腫,增加脊柱動力穩定性。
手術可直接解除椎間盤突出對神經根的機械壓迫。晚期腰間盤突出,可以經皮透視引導下用椎間孔鏡切吸。
椎間盤脫出需要后路開窗手術。合并腰椎不穩、腰椎管狹窄者,需要同時行脊柱融合術。
點擊下方即可「在線問診」